方案二
如有的学生说:鲜花是朴素的,而“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华丽的。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鲜花吧。(超链接)
(出示课件 音乐 花图)师渲染 :4月的芍药干粗叶茂,和煦的春风吹过,浓郁的清香溢满农家小院;初夏,娇艳的凤仙花开了,缀着红的、白的花朵,活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秋光及扬眼犹迷,著叶婆娑似碧鸡”看,这美丽的鸡冠花多像大公鸡的鸡冠子啊;在乍暖还寒的二月里,大丽菊已经迫不及待的绽开了粉红如霞的脸庞。
(3)欣赏完鲜花,你想说点什么?是啊,多美的鲜花呀!但这么美的花,在乡下可是最普通的、随处可见的呢。因此,对于乡下人来说,他们又成了——朴素的。
除了美,看看这些花的花期,你还发现了什么?(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啊,正是这些普通的鲜花,却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使乡下人家时时有花,处处有花,把乡下生活装点得如此华丽。所以作者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这是一派多么独特的农家风光啊! 谁想来读一读呀!(2人)指名读
一人读完评价:想象一下,“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美丽画面,谁再来读?指名读
(4)多么独特迷人的景象啊。一个“朴素”,一个“华丽”,就让我们品出了乡下人家那独特的农家风光!
4、在这段话中,你还认为哪一句写得美?具体说说
随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指名说说为什么美?
(1)能不能抓住关键词,来谈一谈?
如果学生找到这个“探”字,(探字让人觉得笋芽很可爱。) 作者在这里,将人才有的动作赋予了小笋芽。这种方法就是——拟人(板书:拟人)
我们一起来品读,看看从“探”字上能品出多少意思。你还品出了什么?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这个“探”字,
(出示课件)对比两个句子,自己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第一句是“探”,而第二句是“长”。
引导:明明是笋芽长出来,为什么作者却说是探出头呢?用了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2)把笋芽当成人来写,除了能品出笋芽的活泼可爱,你还能品出什么呢?
体会笋芽的长势迅速、生机与活力。
从“探”字,我们还能品味出笋芽的生机与活力呢!在春雨的滋润下,小笋芽一夜能长一米多呢!
(3)在作者眼里,笋芽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你又能品出什么? (作者是多么喜欢这雨后春笋)
(4)课件笋芽图配音乐引读
a:大家看,这些小笋芽多么活泼、多么可爱呀!女生读“几场春雨过后??”,
b:在春雨的滋润下,成群的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多么富有生机与活力呀,男生读
c:不光是作者喜欢,我们也十分喜欢这可爱的小笋芽呢。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中想象,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读、想、
说、看想结合,引导学生走进乡下人家,感受乡下独特迷人的乡村生活,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乡下人家那美丽的景色,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说——(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体味优美语言,品出了景物的特点,体会出了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课下同学们可以把这些优美语言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我能根据本文所体现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抠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味,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
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朗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习作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
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课堂就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一、关于阅读。
在阅读方面,四年级下册课标中关于阅读有这样一个学习要求,
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我在课堂上就有针对性的选择理解、朗读。对于较难理解的,对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重点来学习,来读。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使朗读真正地水到渠成! 二、语言的积累。
在课堂上,学生词语学习得很到位,在教学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给人感觉是在欣赏画卷。在语言训练中,老师不做甩手掌柜,泛泛而谈,而是传授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比如,多音字的教学,先从鸡冠花这个词入手,让学生掌握了根据意思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后,再放手出示带多音字的句子,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十分便于学生上手操作。 三、课堂教学。
课堂上,我为了营造和谐的氛围、美的意境,引导学生跟老师
一道参与文本对话,进行丰实的情感体验。上课时以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个个兴趣盎然,收效很好。
另外,在概括小标题这个环节,如果在回顾了方法之后,能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概括,老师牵的痕迹再少一些,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更好了。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课堂反思, 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