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科学探究的内涵与小学科学教育
作者:杜长祥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0期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传递基础科学知识和培养基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指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科学思想方法。本文从科学探究的内涵出发,结合教学实例探究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探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67-01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中涉及到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学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科学探究的内涵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将知识告知学生,再结合各种题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的应用能力。而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深入的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探究可以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思想方法,本质上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能够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支撑学生的探究过程,建构学生的探究方法。下面以《声音的产生》一节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1.趣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是充满知识性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不是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不一定有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应用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趣味问题进行引导。趣味问题能够将要探究的内容融入到一个开放性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