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8:15: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通元井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一般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 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1

0不能做除数,如:0÷( )=0括号里只有( 0 )不能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 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7、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第三单元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 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

② 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3、每年有(12)个月,其中( 7 )个大月,每个大月有( 31 )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 ( 4 )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 )月。

4、连续的大月有( 7 )月和 ( 8 )月,天数是共( 62 )天。 5、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6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 —— 第二季度 91天

2

7、8、9月 ——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7 、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 如:52天 52÷7=7(个)……3(天) 8、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9 、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10 、 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1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是62周年。(2011-1949=62)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 份 思 考

6 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7 月 31天 31天 8 月 1日-----17日 17天 ( 合计:19+31+17=57天 ) 13、1日=24时 → 24时也叫0时。 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 ( +12 减单位)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 -12 加单位)

14、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16时:16-12=下午4时。

1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16、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17、时间单位进率:1年 =12个月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3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6、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7、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8、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9、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 = 周长÷2-宽 长 = 面积÷宽 宽 = 周长÷2-长 宽 = 面积 ÷长

(周长-长×2)÷2= 宽 (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面积÷边长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4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千米=1000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6、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 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平方千米)。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 和 “ 平方千米 ”→ 测量城

市土地面积

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7.(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4、 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8单元 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先算那一步,必须加上小括号“( )”。

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odog20qtv4n25q6ny0j2r4yi9c8on003s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