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折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情感目标: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具、学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2、我们已经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如果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怎样算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课本2页情境图。指名学生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1⑴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1-41 ⑵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4⑶学生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探索算法。
⑴解决问题: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①估一估:根据所列算式,让学生说说计算结果及过程。
②自主探索算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纸,动手算得出结论,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 ③讨论交流算法:可能得出下列两种方法。
11213方法1:方法2:+=+=
24444
(用了这张纸的四分之三。)(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
小结:不同分母分数相加,要把它们变成相同分母分数(通分)之后再相加。 ⑵解决问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 四、总结。
5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刚才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板书设计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13+=+=24444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整数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2.计算下面各题.
105+72+35+28306-43-57
3.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⑴出示课本5页的图
⑵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探索算法。 ⑴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3131②全班交流。算式:1--或者1-(+)
868 6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⑵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可以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从“1”中减去第一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第二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6
⑶汇报、交流。
方法1:方法2:方法3:
3131311--1--1-(+)
486945162489=8-=-6- =1-(+) 154154136=2411-24=242424=8-1- 1111242424=24=24=24 24244、归纳小结。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随堂练习. 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第6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一:方法二:
1-3/8-1/61-(1/6+3/8)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教学反思:
看课外书的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简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小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两个小朋友课外看书的时间,一个是用分数2/3小时,一个则是用小数0.4小时,然后请学生比较“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除法或者画图或者其它方法进行尝试。 1.画图,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把时化成分的方法进行比较。 3.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4.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5.其它方法。
7
三、反馈讨论
1.学生在上述的探索中,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通过讨论让学生悟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基本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2.教师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在一定的练习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把1/4、1/5、1/2转化为小数
4.让学生悟出分数转化小数的基础方法。同样,小数转化为分数也可以采用这一过程。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1、2、3题 2.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它们写在本子上,之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相互转化) 基本方法:
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除以分母 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3、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若干长方形纸条。 教法:引导讲解 学法:交流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
2、第6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