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病重时,察觉杨广行为不端,欲重立杨勇。时杨素侍疾宫内,闻讯即更换宿卫,控制宫中出入。七月,文帝死,隋炀帝杨广即位。文帝之死,或疑是杨广勾结杨素等所下的毒手。八月,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炀帝以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讨平汉王谅。大业元年(605),杨素为尚书令,与宇文恺等奉诏营建东部。次年又进位司徒,改封楚公,同年病死。杨素贪财货,营求产业邸店田宅以千百数,东西京居宅侈丽,家僮数千,姬妾众多。杨素工草隶书,善属文,有集十卷,今不存。子杨玄感,大业中反隋,兵败被杀。
贺若弼(544~607)
隋代名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祖先出自漠北部落,内迁代京,北魏孝文帝时再迁洛阳。父敦,北周时名将。贺若弼少时骁勇,善骑射;能文,博涉书记,仕周,为小内史。大象元年 (579)他协助韦孝宽攻取陈淮南之地,以功封襄邑县公,为寿州(今安徽
寿县)刺史。杨坚辅政时,他被免官。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有并江南之志,因'" class=link>高荐举,乃委任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作平陈准备。他献取陈十策,获得文帝赞赏。开皇八年(588)冬十一月,隋军大举伐陈,他为行军总管,主攻建康。先前他在广陵时,每年兵士番代,都大张声势,又常在江边打猎,兵马喧闹,陈人习以为常。此次他率军自瓜州(今江苏扬州西南瓜洲镇)偷渡,陈人毫无防备。九年春正月攻拔京口。接着进军直抵钟山,带领甲士八千,拼死苦战,击溃陈军主力,活捉陈大将萧摩诃,随后进入建康。若弼以平陈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为右领军大将军。但他自以功高,因未能进位宰相而大为不满。十二年,被免官为民,虽即复官,却不再受重用。大业三年(607),他从隋炀帝杨广至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因与高等议论炀帝宴享太侈,为人告发,遂以诽谤朝政罪与高等同时被处死。
韩擒虎 (538~592)
隋代名将。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人,世代将门。父韩雄,北周时,官至大将军。擒虎受家庭的影响,少年时就以胆略见称;又喜读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意。擒虎袭爵新义郡公,又以军功升至上仪同,先后任永州、和州刺史。屡败陈军。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志在统一南北,知擒虎有文武才用,命他为庐州总管,镇庐江(今安徽合肥),作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 十一月隋大举伐陈,擒虎为先锋,亲率精兵五百,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半天之内,攻拔姑孰(今安徽当涂),接着向陈都建康进军。擒虎声威早闻于江南,沿途陈军纷纷溃降,陈大将任忠被贺若弼打败后,也弃军降于擒虎。擒虎以精骑五百快速前进,首先进入建康城内,俘陈后主陈叔宝,为南北统一作出了贡献。擒虎以平陈功,进位上柱国,出为凉州总管,不久召还。十二年病死。
杨玄感 (?~613)
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父杨素,曾协助炀帝夺取皇位与平定汉王谅的叛乱,假楚公,位至司徒。玄感以父功为柱国、礼部尚书,自以为家世显贵,朝臣中多其父故吏;又见朝政紊乱,炀帝猜忌
大臣,他内心不安,遂和诸弟阴谋推翻炀帝的统治。
大业九年(613)春,炀帝二征高丽,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督粮。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义军星罗棋布,遍及全国。玄感见有机可乘,于是滞留漕粮,召集亲故,于六月三日率兵据城,置官属,造兵甲,征丁夫;又伪称征辽东的水军总管来护儿谋反,传书傍郡,令发兵会黎阳。李密自长安应召至军,为玄感谋主。李密认为:北据幽
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玄感以下策为上计,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东都洛阳。玄感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为号召,从者如流。余杭民刘元进等也举兵响应。玄感起兵,是隋统治集团的大分裂,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恭道、韩擒虎子世谔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玄感起兵给隋政权震动很大,炀帝闻讯后仓皇从辽东撤军南下。玄感屯兵洛阳城下,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玄感腹背受敌,被迫西撤,为追兵所及,大败,奔上洛(今陕西商县),八月初,死于葭芦戍。玄感起兵为时虽短,但它削弱了隋统治势力,促进了农民起义。
宇文化及
隋末叛军首领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年少时不守法度,长安人称他为“轻薄公子”。杨广为太子时。他领禁军,出入卧内,很受宠信。隋炀帝杨广即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又以其弟士及娶南阳公主。化及受宠骄横,曾违禁与突厥交市,因公主的缘故,才免一死。宇文述临终前乞求炀帝看顾其子,炀帝于是授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大业年间,义军、叛军蜂起,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不敢回京城,而称为“骁果”的随从禁卫多关中人,不愿从炀帝久驻扬州,打算自行回本土。统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得知此状,便集兵数万,于大业十四年(618)发动叛乱,推化及为主,缢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十余万西归。不久发生内讧,德戡等被杀。时东都群臣奉越王侗继帝位于洛阳,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使讨伐化及。双方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北), 化及屡败,北走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将士屡叛归李密。化及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毒杀杨浩,即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武德二年(619),唐遣李神通攻化及,化及东走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时窦建德已立夏国,遂以讨逆为名,往攻聊城,神通退兵。同年闰二月,建德攻陷聊城,擒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其两子同时处斩,许亡。
宇文化及被杀地点,《隋书》本传作河间;《北史》本传、两《唐书?窦建德传》作大陆;《资治通鉴》作襄国,今从《资治通鉴》。
王世充
隋末割据者之一。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徙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早亡。其父收,因母改嫁仪同霸城人王粲,故冒姓王。王收曾官至怀、汴二州长史。世充卷发,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
。隋开皇中,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大业中,累迁江都(今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他窥测隋炀帝杨广颜色,阿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收买人心。杨玄感反隋时,朱燮、管崇于江南起兵响应,世充募江都万余人破之齐郡农民义军孟让率十万众至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世充又设计袭破之。大业十二年(616)迁江都通守,镇压河北格谦余部及南阳卢明月。次年瓦岗军(见隋末农民起义)占领兴洛仓,进逼东都。炀帝命世充为将军,统率诸军十余万屯洛口拒战。十四年,世充领兵数万渡洛,被起义军击败,只剩千余人,走保河阳(今山西沁阳南)。隋越王杨侗召令他还洛,屯含嘉城。炀帝死后,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奉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同年七月,世充杀文都、卢楚,专制朝政。时李密虽破宇文化及,还屯金塘(今河南洛阳市北),但兵力损失很大。世充乘机进击,大败之,李密势蹙降唐。世充收集其余众,自为太尉、尚书令。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郑。三年,唐高祖李渊遣秦王李世民攻郑,进逼东都,世充乞援于夏主窦建德。四年五月,李世民败夏军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建德被俘,世充以洛阳降,郑亡。七月,唐徙世充及其家属于蜀,临行,为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窦建德
隋末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建德父、祖世代务农,稍有资产。建德仗义疏财,甚为乡里敬重。初为里长,因犯法亡命,后遇赦得归。 大业七年(611),隋炀帝杨广征兵攻高丽,建德以“募人”从军,为二百人长。当时,山东大水,同县孙安祖,家为大水漂没,妻子饿死。县官见安祖骁勇,也将他选入从征行人中。安祖诉称贫困,不应入选,被县令笞责。安祖愤激,杀死县令,投奔建德。建德帮助安祖聚集贫困农民和拒绝东征的士兵几百人,入漳南县东境方圆数百里的高鸡泊,举兵抗隋。这时, 清河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一带起义,往来漳南,地方官怀疑建德与诸义军交通,便收杀建德全家老小。建德本已随军北上至河间(今属河北),听说全家被杀,就率领部下二百人投奔高士达。士达自称东海公,以建德为司兵,听从建德建议,入高鸡泊。安祖被张金称火并后,其部都来归附建德。这支起义军拥有上万人。
大业十二年,高士达以窦建德为军司马,建德用计袭杀隋涿郡通守郭绚,声势大振。同年末,炀帝遣太仆卿杨义臣击破清河义军主力张金称部。金称
遇难后,余众投建德。义臣乘胜入高鸡泊,士达阵亡。建德为士达发丧,招集散亡,重又组织起队伍。十三年正月,建德称长乐王于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郊,年号丁丑,设置官属,分治郡县。七月,建德大败隋将薛世雄,攻克河间。唐武德元年(618)十一月,建德定都于乐寿,国号大夏,改元五凤。隋将宇文化及先已杀炀帝,这时引军西归关中。二年闰二月,建德攻宇文化及于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生擒化及。
聊城大捷,建德俘获大批隋朝的皇室、宫人、官僚和称为“骁果”的禁军。
建德下令宫人立即放散,骁果也听其自去;皇室和高级官僚,除宇文化及一伙诛杀外,愿去长安(李渊处)、洛阳(王世充处)和突厥(义成公主处)者,派兵护送出境;愿留者随才录用。被录用者多为著名的文学之士和工艺家。其中裴矩任右仆射(宰相),掌管选举,又为建德定朝仪、制律令,对夏政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八月,建德攻克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即迁都于此。他劝课农桑,对恢复河北的生产有积极作用。
武德二年闰二月之后八个月中,起义军发展迅速,除原有冀、定瀛恒、博、易六州外,还先后攻克邢、贝、沧、、相、赵、黎、卫八州,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隔河与据有洛阳的王世充对峙。但主要敌手却是据有关中、向东发展的李渊。
建德在与李渊争夺河北的战争中,对唐军降将仍沿袭处理隋朝降官的政策,但有些降将却一再伺机反叛三年正月,唐降将徐世勾结黎阳土豪李商胡暴乱,虽为夏将曹旦平定,但义军将佐被害者达数百人。十二月,又发生唐降将河北慰抚使张道源暗送情报,勾引唐并州总管刘世让偷袭夏都州事件。
四年三月,唐兵进攻洛阳王世充,建德亲自统兵十余万援助世充,和唐军相持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谋士凌敬建议全军渡河,攻占河阳,越过太行山,进军汾水流域,威胁关中,迫唐军从洛阳撤退。建德不听。五月初,李世民袭击得手,夏军溃散,建德被俘。其妻曹夫人偕左仆射齐善行等数百骑逃归州。
建德被俘后,州诸将举棋不定,山东大族李公淹、唐降官魏徵等,力劝齐善行等降唐。于是,善行散府库绢帛数十万段给予士兵,将其遣散还乡,士卒散尽。五月中,齐善行、裴矩等以州降唐。夏亡。七月中,窦建德于长安被杀
刘黑闼 (?~623)
隋末河北起义军后期领袖。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与窦建德同乡里。黑闼家贫,建德时常给以资助。隋末,农民起义军纷起,黑闼先从郝孝德,后归李密。李密败,黑闼为王世充所俘,世充以他为骑将,守新
乡(今属河南)。但他对世充不满,乘机逃归窦建德,建德署为将军,封汉东郡公,命他率兵东西袭击,往往克捷,军中号为神勇。 武德四年(621)五月,建德被唐军所败,夏政权被消灭,黑闼归乡里,杜门不出,种蔬菜自给。那时唐派往河北的官吏残虐义众,又强征建德旧将赴长安。七月,建德遇害于长安。其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等既愤建德被杀,也鉴于王世充降后,部将不能保全。他们说:“若不起兵报仇,实亦耻见天下人物。”范愿等推黑闼为主,聚众攻克漳南,再举义旗。九月,黑闼大败唐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联军,击走唐将徐世(即'" class=link>李),擒唐将薛万钧兄弟,兵势大盛。原属建德的将士争杀唐朝官吏,响应起义,半年之间,义军占领河北大部,尽复建德旧境。
五年正月,黑闼称汉东王,定都州(今河北永年东南),改元天造。夏政权文武官僚悉复本位,立法行政,都效法建德。三月末,黑闼与李世民决战于水(在今河北曲周西),自午至昏,战斗十分激烈,唐军遣人决水堰,义众兵溃,黑闼与范愿等奔突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