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育考试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河南省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到今年把体育与健康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体育考试工作从探索走向深化,从初中推向高中,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学生参与运动,促进学生身强体健的有效手段。 一、不断探索改进,推动体育考试逐步深化
1990年,我省在部分地区尝试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体育加试,拉开了全省体育考试工作的序幕。1995年,在全省范围对初中毕业生实施体育考试。1998年,全省统一要求把体育考试成绩以满分30分计入初中毕业升学总分。
2005、2006连续两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曾将体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当中,体育考试成绩不再计入升学总分。但这一做法,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明显下降,两届毕业生耐力、爆发力等素质出现大幅度回落。
2007年,中央7号文件下发,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实施高中毕业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了政策依据,我省体育考试工作步入深化发展的轨道。目前,全省各地已全部以30至60分不等的比重把体育成绩计入初中毕业升学总分。2009年,省教育厅制定下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把体育与健康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重
第 1 页
要参考。
二、抓好四个结合,保证体育考试健康发展
把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总分,是关系到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大事。初始阶段,在我省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认为体育考试开放性强,对体育考试能否做到像文化课考试那样公平、公正存在诸多疑问。为此,我们把体育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准确以及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用如何,作为体育考试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抓好四个结合:
1. 规范管理与考务公开相结合
为保证体育考试工作的公正准确和正常运行,我们从规范考试管理和坚持考务公开两个方面着手。考试管理上以考试制度设计为重点,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管理规范,设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建成了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的考评员队伍;考务公开上做到内容标准提前公布,考试成绩现场宣布,还邀请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到现场观摩、监督。这些措施保证了体育考试的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正准确。
2. 体育考试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在实施体育考试过程中,我们注意把体育考试内容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既保证了体育考试内容标准有据可依,也推动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的贯彻实施。我们还把女生800米跑和男生1000米跑列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的必测项目,
第 2 页
作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 3. 考试内容的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考试项目设计上,除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测试的项目外,还另外确定几个不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测试。必测和选测相结合,既可以保证达到促使学生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又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个性需求,使体育考试更具人性化,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4. 人工测试与智能化测试相结合
体育考试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考试要达到客观、公平、准确的目标,必须比文化课考试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近几年,我们在规范考试操作过程的基础上,逐步将智能化测试仪器引入体育考场,从考试报名信息采集、各项目测试到计算机显示成绩的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排除了人为因素对体育考试的干扰,确保了体育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发挥导向作用,坚持体育考试带来可喜变化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素质增强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最重的时期,通过有效手段,促使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省20年的实践表明,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考试不失为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能体质的一剂良药。2008年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与大多数年龄组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持续下降的状况相反,13、14、15岁年龄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相对稳定,与体育考试有关的项目成绩还稳中有升,充分反映出体育考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提升认识高度,把体育考试作为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