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1. 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1)我画了个______的太阳,送给秋天。我画了个______的太阳,照亮冬天。 (2)夜来______,花落______。
(3)要是能赶上______,就不会迟到了。 (4)野火烧不尽,______。 (5)______,疑是地上霜。
(6)蝌蚪______游得欢,蜘蛛房前______。 (7)莺歌对燕舞,______对______。 (8)小荷才露______,早有蜻蜓__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3)《擅苗助长》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4)秋处露秋寒霜降,______。
(5)______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2)这首诗中几个带有颜色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两个写地点的词语是______和______。
4. 先连一连,再填一填。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小溪泛尽却山行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 山寺桃花始盛开 梅子黄时日日晴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班里有同学犯错了,其他同学就总是嘲笑他,我就用《左传》中的名“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
5. 背一背,填一填,选一选。
解落______秋叶,能____________ ______花。 过江千______浪,入______万竿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写______(风 雨)的,是______(唐 宋)代诗人______(李峤 李白)写的。
6. 连一连。
(1)春眠不觉晓______ ①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 ②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______ ③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摇摇到外婆桥______ ④处处闻啼鸟 (2)弯弯的______ ①落叶 有趣的______ ②小路 金黄的______ ③手
冻僵(jiānɡ)的______ ④故事
7. 先连一连,再填一填。
松下问童子______ 晚霞行千里 芝麻开花______ 言师采药去 朝霞不出______ 节节高 敏而好学 ______ 不耻下问 ①性相近,______。 ②______,不知义。
③举头望______,低头思______。 ④小荷才露______,______蜻蜓立上头
8. 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 ①水无声 ②日当午 ③山有色 ④禾下土
(1)学校的食堂要写一些条幅,我认为可以把《悯农(其二)》这首诗写上去:“锄禾______,汗滴______。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远看______,近听______。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色。
9.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2)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唯德学,唯______,______,当自砺。 (2)通过学习く苗助长》,我明白了______。 (3)雨停了。______。一条彩虹______。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______,青蛙也______。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______;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______;我还明白了一些道理,如《______》一课就告诉我们______。
11. 读《三字经》选段,完成练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这个故事对应上文中的哪一句?请用横线画出来。
(2)你能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
(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善”和“远”都位于句末,同时都有复韵母an,整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你能用“o”圈出一组这样的字吗?
12. 看图写诗句。
(1)欲穷______,更______。
(2)______,疑是______。
13. 读一读,填一填。
摇篮
文具盒,是摇篮,里面有我的小伙伴。 铅笺、尺子和橡皮,天天帮我勤字习。
(1)文具盒像一个______,里面的小伙伴天天帮助我______。 (2)文具盒里有哪些小伙伴?请你在文中圈一圈。
14. 补一补,选一选。
锄______当午,汗滴______。 谁知盘______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
①要珍惜时间 ②要爱惜粮食
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枫桥:桥名,在今江苏省苏州西郊。夜泊:夜间把船靠在岸边。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江桥和枫桥的说法。姑苏:指现在的苏州市。夜半钟声:当时寺院的习惯,在夜半时候敲钟。 (1)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根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展开想象,用图画来描绘诗句所概括的景色。
16.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举头望______,低头______。 (2)十五个吊桶打水——______
(3)和风对______,朝霞对______ 。莺歌对燕舞,______。 (4)性______,习______。
17. 读儿歌,完成练习。
瓜果会
羊打鼓,虎吹号,象喝酒,狗吃糕,熊吃西瓜不用刀。 小兔子吃苹果,狐狸吃香蕉,猴子来晚了,大家给他拿个桃。
(1)儿歌中写了几种水果?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瓜果会?用横线找出来。
18. 读一读,回答问题。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 ,才______呢?
(2)“我‘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是因为 ( )
19. 读《弟子规》选段,完成练习。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1)从选段中,我知道了读书要做到______ 到、______ 到、______到,这就是常说的“读书三到”。
(2)丁丁读书总是不够专一,这本书还没读完,就去读另一本。你想用第( )句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A.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B.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3)如果不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是死读书,就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个性,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这个道理与选段中哪句话相对应?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20. 按照古诗内容填空并作答。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_____。 (2)诗人主要描绘了西湖的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1. 根据意思写诗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2. 读儿歌,完成练习。
(一)
大白鹅,水上漂,头戴一顶小红帽。
生怕别人没发现,伸着脖子高声叫。
(1)读一读,找出声母是b、p、m、f的音节。
(2)大白鹅的“小红帽”和“脖子”分别在哪里呢?请你连一连。
小红帽 脖子
23. 先读给同学听,再做一做。
华华和爸爸
画画的是华华,画的是爸爸,
华华爱画,爸爸爱花,爸爸爱华华画的画。
(1)这段话中,每一小句最后一个字都含有相同的拼音字母( ) ①h ②ua ③a ④b
(2)判断: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华华爱画画,画的是爸爸的花。______ ②爸爸爱华华画的画,也爱花。______ (3)跟“画画”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 ①看看 ②数数 ③听听 ④闻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