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
15.人的意识的主观方面表现为 ( )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6.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7.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
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8.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17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1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D.“光阴一去不复返”
E.“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 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2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 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E.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2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E.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18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24.“祸福相倚”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E.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还是彼此孤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还是凝固不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 D.世界是可以认识还是不可以认识 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6.在矛盾的同一性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的对立 B.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 D.否认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性
E.否认要在同一性中看到斗争
27.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
19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E.退避三舍,声东击西
28.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
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2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30.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C.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界限 E.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1.“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 )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E.否认人的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