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采用第一类工艺,后区牵伸倍数小,条干均匀度好。
采用两大两小工艺: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粗纱牵伸小,细纱后区牵伸小。可以提高成纱条干。 E罗拉握持距
R=LP(纤维品质长度)+K(牵伸力系数) 在牵伸力与握持力平衡的条件下,R偏小掌握有利于对纤维的控制,罗拉要有适当的加压。缩短前牵伸区浮游区长度并适当加重前钳口压力,有利于改善成纱条干。 F机械状态
罗拉的偏心,胶辊不圆整,弹性不匀等均会造成握持钳口偏移或速度变化,而使纤维变速不规律,产生机械波。 G车间温湿度
车间温湿度影响纤维摩擦性能,导电性能,影响可纺性,可纺性差,条干差。 H操作
接头、清洁工作应规范。 3、(1)混条的作用是什么?在哪道工序中
进行?采用什么机器? (2)用下列原料按给定重量比例进行混条,要求最后得到单重为20克/米的混合条子,机器牵伸倍数范围(5-12)。请进行混条设计(写出混条步骤,计算每道混条的牵伸倍数,喂入根数及出条重量)。(15分)
原料 单重(克/米) 比例(%)
1.白毛条 20 45
2.蓝毛条 18 20
3.红毛条 18 13
4.黑毛条 18 22
混条的作用:实现不同色泽、不同成分纤维的混合。同时条子并合、欠伸、纤维伸直平行。在条染复精梳或前纺工序进行,采用针梳机。 第一步,将1号白毛条单重转化为18克/米,8根并合变为1’号:
牵伸E=20×8/18=
第二步,将1’号毛条中的5%,3号红毛条中的3%和4号黑毛条中的2%进行预混,各选用5根、3根何2根并合变为5号混和条:
牵伸E=(18×5+18×3+18×2)/18=10 第三步,将剩余的40%1’号毛条、20%2号蓝毛条、10%3号红毛条、20%4号黑毛条以及10%5号混和条进行混和,各选用4、2、1、2、1根混和:
牵伸E=(18×4+18×2+18×1+18×2+18×1)/2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