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養成學生適應分組合作的活動為目的,特別著重養成學生與小組成員互動的訓練,活動的內容並未加入「程式設計」的教學內容。學生依自由意願分成八組,每組成員六人,讓學生透過活動的過程感受人與人的互動,其活動內容以分組合作遊戲和分組合作討論為主,藉由團體合作達成一致目標。 (1)、合作訓練(10週):
甲. 分組合作遊戲:
此活動必須設計許多競賽遊戲,都是需要發揮團隊合作才能爭取到好的成績,透過相互討論及分工合作完成任務,讓學生在較輕鬆的環境下訓練合作技巧,由於各小組有競爭可增加同學的動力。
乙. 分組合作討論:
此活動必須設計許多討論的主題,由學生共同腦力激盪。
3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統計分析方法
在本實驗中,實驗組及控制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用同一份動機問卷量表進行二次學習動機問卷調查。但此兩群組是任意挑選的兩個班級,因此,兩個獨立樣本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基本的差異存在。在實驗研究中,共變數分析多用於具有前後測設計,由前測所測得變項可以作為控制變項,依變項則為實驗之後針對同一個變項再次測量所得到的後測分數。所以,以第一次的動機問卷調查數據(MOT1)作為共變數,要將原先各組的差異處理掉之後,才能針對後測的動機測驗進行共變數分析(ANOCVA)。
第二節 統計分析
一、學習動機分析:
在研究階段中,針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分階段進行評量;實施合作訓練前施行第一次的學習動機問卷,實驗後施行第二次的學習動機問卷。表4-1為動機問卷的統計結果,從其中可以發現,實驗組的學習動機在實驗進行前是高於控制組的,而經過實驗之後,兩組的學習動機都呈現下降的現象,但是控制組的下降趨勢似乎是大於實驗組。
4
表4-1 動機問卷平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控制組 實驗組 人數 41 44 第一次 30.4 (7.0) 32.1 (7.8) 第二次 26.8 (7.2) 30.3 (5.3)
假說一:網路合作學習能顯著提升學習動機。
其自變數是不同的教學方式,依變數是學習動機,以第一次問卷為共變數進行共變數分析,其分析結果如表4-7所示。
表4-2 學習動機共變數分析 來源 共變數 組間 誤差
SS 172.990 209.296 3082.761 df 1 1 82 MS 172.990 209.296 37.595 F 4.601 5.567 p .035* .021* 呈現教學主題 教材練習 線上討論作業 作品觀摩 學習成效評量 5
圖4-1 網路合作學習教學流程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