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戈兰滩区域库区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8 9:56: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区域地质

1.1 自然地理

李仙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东部以哀牢山脉同红河分界,西部以无量山脉同澜沧江分界。工程区行政隶属思茅地区江城县和红河州绿春县的界河上。

李仙江发源于云南省南涧县宝华乡石丫口山,蜿蜒曲折流向东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于绿春县半坡乡二甫纳入小黑河后流入越南,流域南北长约330km,东西宽北端约35km,南端约85km,形成北窄南宽的帚状地形,境内流域面积19309km2,多年平均流量460m3/s。主要支流有阿墨江、勐野江、拉珠河、土卡河和小黑江等,其中阿墨江为李仙江第一大支流。

工程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因受地形的影响,垂直变化明显,一般海拔高程800m以下地区,如李仙江河谷、红河河谷、藤条河河谷等,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雪无霜降。海拔高程800m以上的山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少有霜降。全年分旱、雨两季,雨季为5月至10月,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全年约85%的降水量都集中在该季,其中尤以6~8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的55%;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干燥晴朗,降水量少,日照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89~2108.99mm,蒸发量1359.18~1545.65mm,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气温16.19~16.44°C。

区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交通不便,主要公路有昆明~思茅、江城~墨江和绿春~江城三条,坝址区仅有沿李仙江左岸的简易公路与外部相连,大部分村寨仅有山间小道相通。

工程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其次有瑶族、布依族、苦聪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和汉族等。农业经济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工业落后,无油气资源,煤炭资源较少,能源供应以水电为主,但对该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程度极低。

1.2 地形地貌

戈兰滩水电站地处无量山脉西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多呈NW~SE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基本吻合。测区内地势高峻,峰峦连绵,沟谷发育。山脉海拔高程一般在1500m~3000m,最低处为李仙江河谷,最低点高程约为366m。。切割深度一般大于1000m,多属高中山区和中山区。

高中山区:山顶高程一般为1600~3000m,切割深度大于1000m,山坡坡

1

度一般为35°~40°。主要分布在李仙江与阿墨江交汇口以上河段、阿墨江、曼老江以及沟谷发育地区。河流下切及溯源侵蚀强烈,呈“V”型河谷,水流湍急,河谷深切,谷坡陡峻,多见流水作用形成的羽状和树枝状沟谷。谷底基岩裸露,堆积物较少,河谷两岸崩塌、滑坡、断层崖发育。地形起伏变化大,山体浑厚,覆盖层较厚,植被茂盛,山顶呈峰脊尖峭。

中山区:是工程区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李仙江与阿墨江交汇口~土卡河一带,山顶高程一般为1500~1900m,切割深度多为500~1000m,山顶、山脊多为尖峭状、鱼脊状,地形较为陡峻,山坡坡度一般为40~60°,个别地段大于60°。冲沟发育,为“V”型谷。岩溶主要发育在李仙江北岸一带的二叠系下统地层中,但由于二叠系下统灰岩中有较多的砂岩、页岩和泥岩夹层,且地表迳流排泄快,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因此岩溶不很发育,仅由于溶蚀、侵蚀作用,沿灰岩形成较多呈树枝状分布的岩溶峡谷,多为李仙江的支流,一般长10~20km,深500~1000m,沟谷间的山体较为宽厚。局部地段溶沟、溶槽、石芽较为发育。

另外,由于本区以间歇性强烈上升运动为主,分水岭以下分布有6级夷平面,高程依次为2600~2700m、2000~2200m、1600~1700m、1100~1300m、800~900m和600~700m。河谷零星分布有3级基座阶地,两岸冲沟发育,支流及较大冲沟沟口地带常形成洪积扇堆积。

1.3 地层岩性

测区地层属德钦~思茅地层之维西~墨江分区的墨江小区,区内地层出露广泛,主要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及燕山期、印支期、华力西期侵入岩和华力西期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中基性喷出岩等岩浆岩。 1.3.1 地层

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哀牢山群;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现从老至新简述如下:

1.哀牢山群:为本区最古老地层,由区域变质岩组成,呈NWW~SEE向的狭长带状分布于哀牢山区。主要岩性为二云片岩、石墨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透辉岩等。

2.奥陶系(O):分布在东部白马寨~安里乡以东,为一套浅海相的砂页岩和碳酸盐岩,岩石普遍遭受浅变质,许多地区页岩变质为板岩。在北部近哀牢山断裂处,变质为千枚岩。区内该系地层底部出露不全,与下伏哀牢山群呈

2

断层接触,与上覆志留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3.志留系(S):主要分布在绿春县与白银寨梁子之间。为一套浅海和海湾相的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岩性由西向东有变细的趋势,与上覆泥盆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区内出露中、下统,下统为石英粉砂岩、页岩和少许碳酸盐岩,普遍遭受轻度区域变质。中统大水沟以西为页岩与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灰岩和煤线,向东渐变为白云质灰岩、灰岩夹页岩、石英粉砂岩及角砾岩。

4.泥盆系(D):主要分布在绿春县二甫、新安里、谷地新寨一带,区内出露中、下统,下统主要为一套浅海相沉积的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硅藻岩及粉、细砂岩;中统为浅海至半深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与上覆石炭系为断层接触。

5.石炭系(C):主要出露在金平县马鹿塘、大寨、坡尾、红河北岸级普洱县西门崖子、猴子山等地,在李仙江河段主要有上统下密地组(C3x)分布于李仙江右岸的新安寨附近。上统和下统的岩性在墨江县下密地北东以滨海~沼泽相砂岩、页岩夹泥灰岩为主,以西以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为主。与上覆二叠系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6.二叠系(P):主要分布于李仙江上桥下游河段,以及普洱县谦岗、西门崖子一带。主要为海相泥质碎屑岩沉积及碳酸盐岩沉积,夹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局部含煤层。下统岩相变化较大,差异明显,北东部以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在东川等地砂泥岩增多,灰岩减少,南西以碎屑岩为主;上统岩性变化不大,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页岩、泥岩、粉砂岩、凝灰岩为主。局部地带与上覆三叠系呈不整合接触。

7.三叠系(T):发育较全,分布甚广,以红河为界,红河以北中统为一套海相灰绿色板岩夹灰黑色灰岩及灰绿长石石英砂岩,北与元古界哀牢山群变质岩断层接触,与侏罗系下统为渐变接触关系;上统为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灰岩,局部与白垩系红层平行不整合接触。红河以南仅有上统出露,广泛分布于阿墨江断裂以东地带,可分为一碗水组和路马组。一碗水组为砾岩、泥岩、细砂岩夹灰岩,是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浅海相沉积,在角底马、田房等地泥岩增多,砂砾岩颜色变浅,局部轻微变质;路马组岩相变化较大,勐里、骂泥街、广丰一带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夹煤线,景谷县思普铁厂、普洱县吴家寨、耿马山一带则由一套火山碎屑岩及泥岩、砂岩夹多层灰岩组成,以明显的火山碎屑成分、厚度大为特点,向南火山碎屑岩成分有减少的趋势。与下伏二叠系上统呈不整合接触。

8.侏罗系(J):主要分布在江城县曼克老、坝伞、江西等地,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红色泥岩、粉砂岩沉积,夹有钙质角砾岩及多层灰岩,向南沉积变厚,

3

泥灰岩增多,杂色岩层增多。与下伏三叠系上统呈整合接触,与上覆白垩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9.白垩系(K):广泛分布在阿墨江断裂带以西及南西侧,为陆相红层碎屑岩系。下统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垂向上下段较粗,上段较细,横向上西部普洱到奴贵山一带下段细,上段粉砂岩较多;东部江城三锅桩一带下段较粗,出现较多的砂砾岩,上统以泥岩、泥砾岩、砂岩为主。与下伏侏罗系地层呈假整合或整合,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10.第三系(N):分布范围较小,为山间凹陷内陆湖相沉积和内陆断陷河流洪积的紫红色泥岩、砾岩、砂岩、钙质泥岩、钙质砾岩、砂砾岩等,含石膏、石盐和钾盐,是滇南重要的膏盐矿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11.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山坡、山间盆地、河流两岸阶地等不同的地貌部位,为冲积、洪积、坡积、残积及崩积层。岩性包括粘性土、粉质粘性土、砂卵砾夹漂石、巨石及块、碎石。

区域地层见地层简表(表1-3-1)。

表1-3-1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界 系 第四系 新 生 界 上 第 三 系 下 第 三 系 中 生 界 统 上新统 中新统 始新至 渐新统 古新统 上统 白 垩 系 组 Q N2 N1 E2-3 E1 勐野井组(K2m) 厚度(m) 0~30 296 160 292 401~1704 241~2868 主要岩性 粘性土、粉质粘性土、砾石、砂。 泥岩夹煤层。 中上部:钙质泥岩、粉砂岩夹多层可采煤层。下部;砂岩、砾岩,局部夹煤层:底部为砾岩。 砾岩、砂岩、砂砾岩。 砾岩、钙泥质粉砂岩、泥岩,含石膏、石盐和钾盐。 泥砾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局部夹石膏、盐岩 中~细粒石英砂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含砾砂岩,中部夹一层含铜砂岩。顶部有厚1~2m含铜砂岩 上部:钙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石英砂岩、钙质泥岩。中部:钙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砂岩。下部: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含砾砂岩。 上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中部;长石砂岩、砂砾岩;下部:粉砂岩、泥岩夹细砂岩和砾岩。 曼岗组(K1m) 下统 景星组(K1j) 1052~1507 838~1210 侏罗系 中上统 坝注路组(J2-3b) 780~2175

4

搜索更多关于: 戈兰滩区域库区 - 图文 的文档
戈兰滩区域库区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kbg4r6eu6d7jm4l1y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