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乌拉盖湿地生态损伤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3:16: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稿件编号 10002

内蒙古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演替趋势分析*

苏布达1** 易津1 陈继群2包秀霞1 萨那斯琴1

(1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9 2 曾经草原网站,北京 100018)

摘 要: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乌拉盖草原湿地植被退化问题,项目采用植被生态调查方法进行生态损伤评估和植被演替趋势分析,该区域涉及乌拉盖草原湿地中下游6个嘎查,草原面积合计252580.1 hm,其中湿地面积71000 hm,占总面积的28.1%;调查结果表明在乌拉盖河截流5年内,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迅速,主要表现在原生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基本消失,荒漠化和盐碱化程度达到湿地面积的80%以上;植被生产性能降低,主要表现群落高度和盖度迅速降低,原生植被群落重要值显著降低,次生植被群落重要值增加;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种的数量大量减少,植物多样性严重降低;植物生活型中一年生草本植物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水分生活型中旱生植物增加,水生和中生植物大量减少,部分荒漠化严重地区还出现超旱生植物白刺;以上研究结果均说明乌拉盖草原湿地中下游植被群落退化程度严重,植被具有明显荒漠化特征,生态损伤十分严重,已经从草原湿地植被演替为碱蓬盐化草甸植被和盐漠化裸地。

关键词:乌拉盖湿地中下游;退化草原;植被特征;生物多样性

2

2

Analysis of Vegetation Degeneration Succession Trend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Wulagai Wetland of Inner Mongolia

Subuda1** Yijin1 Chenjiqun2 Baoxiuxia1 Sanasiqin1

(1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uhhot 010019; 2 Echoing Steppe Website, Beijing 100018)

Abstract: We studied grassland vegetation of middle, lower and lower reaches, Wulagai wetland of Inner Mongolia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succession trend in the funding of SEE environmental NGO Fund Project. Grassland of 6 villages is aggregated 252580.1 hm2, wetland are is 71000 hm2, it about 28.1% of the total area. Vegetation degeneration is speedy, now wetland vegetation is almost disappeared, desertification and salinity degree more than 80% of the wetland area. Wetland vegetation have changed Suaeda glauca salt vegetation and bare land, constructive and dominant species are basically disappeared, vegetation height, coverage and important value is decreased, important value of secondary community is increased. Desertification and salinization of soil, salt and desert vegetation are appeared in this area. Bare land caused primary reasons of sand storm, because lake is dried and deserted lead to grassland vegetation is secondary salt-desertification. If we untimely control desertification that harming is more serious.(需修改)

Keywords: Wulagai wetland; Degeneration stepp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biodiversity

[1]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为珍惜濒危动野生植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湿地作为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有极其重要的

[2][3-6]

价值和意义,湿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内蒙古草原气候逐渐干旱,草原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渐扩大,许多地区工业化和农业化进程加速,严重破坏了草原水资源系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形势十分严重。

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范围,乌拉盖沼泽区已经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王炜,李建强,张韬(2003)对乌拉盖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7],张连义,刘 --------------------------

*项目资助单位:SEE环保NGO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EE-08A24) 作者简介:苏布达(1984-)女,内蒙古锡市人,蒙古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牧草生理生态;subuda106@163.com,通讯作者:易 津,(1951-)女,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牧草生理生态研究。yijin@163.com

1

爱军,邢旗等(2005)在对乌拉盖湿地调研的基础上,以乌拉盖湿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原湿地类型、特点、生态功能、生态地位以及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1]。陈杰,马远震,刘晓波(2006)对乌拉盖湿地保护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也进行了阐述,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性、物种多样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科学性和脆弱性等方面,对保护区进行自然生态质量评价[8-10]。以上研究都提出乌拉盖湿地保护重要性和植被退化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对乌拉盖湿地退化产生的生产性能、生态学和生态经济损伤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

近5年来乌拉盖湿地退化和保护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植被退化速度迅速,牧民由于生态恶化,生活水平迅速下降,迫切要求解决湿地退化问题,为此本项目组于2006~2007年对内蒙古东乌旗乌拉盖湿地生态现状进行了的初步考察,发现自1980年修建乌拉盖水库截断乌拉盖河水以来,乌拉盖河流域下游湿地逐年干涸,草原逐年退化,植被已经从湿生植物逐渐演替为盐生和沙生植物,大量的湖泊消失,裸露的湖底已经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之一。2008年9月我们申请承担了中国SEE-环保NGO资助基金项目,重点对乌拉盖河流域的湿地进行生态经济和植被考察,本文仅对对该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生态损伤评估和植被演替趋势分析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范围。乌拉盖沼泽区(国家重要湿地名录)面积为130,000公顷,地理位置:45°27′~45°49′N,117°57′~118°49′E(图1中部方形部分),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中心地区。

图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苏木嘎查行政分布与乌拉盖河湿地范围示意图

Fig.1 Plot of Wulagai river wetland, regionalism of village in Eastern Wuzhumuqin Banner, Inner Mongolia。 注:图中圆圈范围为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湿地的区域。

Note: circle indicate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Wulagai wetland.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拟建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拟建)把湿地范围扩大,拟定总面积为612,649.9公顷,该项目把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49′′-119°16′04′′,北纬46°16′55′′-46°44′20′′,面积296935.7公顷,主要涉及东乌旗东北部满都宝力格镇涅林高勒河流域;南区涉及乌拉盖河流域的乌里雅斯太镇,道特淖尔镇,呼热图淖尔苏木,面积315714.2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1′49′′-118°47′55′′,北纬45°15′41′′-45°42′42′′,道特淖尔镇位于乌拉盖湿地核心区。图1为东乌旗乌拉盖河流域的湿地范围。

这里原生植被以芦苇和沼泽地为主要特征,是多种候鸟迁徙繁衍地,国家一类保护珍稀动物有,金雕、丹顶鹤、大鸨。当地原著民千百年形成了与草原湿地和谐、共生的草原文化和游牧生产生活

2

方式。该地区主要以典型草原植被为主,由于河流和湖泊的发育,分布有隐域性湿地植被,依和淖尔湖边植物沿湖而生,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大针茅、羊草、线叶菊为建群种,并伴有丰富杂类草形成的草原。主要植物有: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赖草(Leymus secalinus (Georgi) Tzvel.)、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小粒苔草(Carex koroi (Freyn) Frey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 tendl)、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 DC)、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等。

本研究项目主要涉及以乌拉盖河流域为主的湿地(图1大方框范围内)。我们根据地理位置把该流域分为上游、中游、中下游和下游4个区域进行研究,鉴于研究时间所限,2008年仅对中下游、下游地区进行调查。本报告中乌拉盖湿地中下游、下游地区主要涉及到6个嘎查,图1中圆圈内为乌拉盖湿地中下游、下游6个嘎查原生湿地植被的区域。

1.2 湿地植被特征的测定方法

1.2.1样线、样方的选择与植被群落特征测定方法

从湖中心向外方向拉样线,根据群落类型,选择样方地点,样线长度根据植被变化情况确定;每种群落类型上至少重复3个样方,记录样方内外植物种,样方内总盖度、分盖度、高度、植物重量;样方记录内容如下: 植物高度(PH cm):测定样方主要植物种平均自然高度。 植物分盖度(PC%):植物种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百分比为分盖度[11]。 样方总盖度(SPC%):样方内植物投影面积为样方总盖度。(采用目测法估测) 样方内植物种数(PSIS):每个样方内总植物种数。 样方外植物种数(PSOS):在样方外放射距离100m内记录群落内植物种。 样地植物种数(PPS):样地内植物种数合计。(注:样方见重复出现植物种不重复记录)

1.2.2植物、群落与植被特征生态指标计算方法:

样方总重量(STY g/m2 CW)=∑(PY)。

群落平均重量(CMY)=(∑(SPY))/n; n为样方数。 群落平均盖度(CMC)=(∑(SPC))/n; n为样方数。 植物体积系数(PVI):PVI=PH×PC。

样方体积系数(SVC)=∑(PVI) 样方内所有植物体积系数(PVI)之和。 植物重要值(PIV)=植物体积比(PVR)%=(PVI / SVC)×100。 植物重要值是评价植物种在群落中作用的综合性数量指标,群落重要值是评价群落在植被中作用的重要指标[12]。

1.2.3植被与群落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

植被群落植物生物多样性是评价植被退化的重要指标,主要描述类型和数量性状差异。 测定和计算内容方法如下: ①群落内植物种数(CPS):群落内植物种数合计。 ②植被内植物种数(VPS):植被内所有群落中植物种数合计。 ③多年生植物种数及比率(%):计算样方内、群落内、植被内多年生植物种及百分比。 ④一年生植物种数及比率(%):计算样方内、群落内、植被内一年生植物种及百分比。 ⑤灌木、半灌木植物种及比率(%):计算样方内、群落内、植被灌木、半灌木植物种及百分比。

2结果与分析

2.1乌拉盖湿地中下游、下游植被退化程度的调查结果

表1调查显示6个嘎查的草原面积,合计252580.1 hm2 ,其中湿地面积71000 hm2 ,约占总面积的28%,目前湿地植被几乎全部消失,6个嘎查荒漠化和盐碱化程度达到总草原面积约60%,在乌

3

拉盖河截流5年内已经从草原湿地植被变为碱蓬盐化草甸和裸地,植被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原生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基本消失,植被高度和盖度迅速降低,原生植被群落重要值减少,次生植被群落重要值增加;荒漠化程度主要表现在土壤沙化,盐生植被和沙生植被出现,更重要的是大面积的裸地已经成为草原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湖泊干涸沙化,进而使周边草原产生次生沙化的程度日益严重,如果在不及时治理,沙化面积将每年以15~20%的速度向湖东南地区蔓延,其荒漠化危害会更加严重。

表1 乌拉盖湿地中下游、下游6个嘎查调查概况

Table 1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6 villages in the middle-lower and lower reaches of Wulagai Wetland 项目Item

嘎查名称Village name

6个嘎查调查概况 Situation of six villages 中下游3个嘎查合计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3

villages total

嘎查样地编号Village No. 草地原生植被类型 Grassland type

湿地原生植被类型Wetland type 地理信息(GPS)

05/06/07

大针茅典型草Stipa grandis typical steppe 芦苇湿地Phragmites australis wetland E:117°45.108′ ~117°47.898′ N:45°30.898 ′~45°31.668′ H:824m~841m

1291

115246.7 90 27666.7 24.0 49068

下游3个嘎查合计 Lower reaches 3 villages

total

03/04/09

大针茅典型草原Stipa grandis typical steppe 芦苇湿地Phragmites australis wetland E:117°35′00.6″ ~117°35′47.3″ N:45°26.573′ ~45°35′39.6″ H:821m~840m

1418

137333.4 98 43333.3 31.6 58601

03/04/05/06/07/09 大针茅典型草原Stipa grandis typical steppe 芦苇湿地Phragmites australis wetland E:117°35′00.6″ ~117°45.806′ N:45°26′573″ ~45°35′39.6″ H:821m~840m

2709

252580.1 94 71000 28.1 107669 6个嘎查合计 6 Villages total

嘎查总人口 (人) Village total people 草场总面积hm2

Grassland total area hm2 人平均草地面积 hm2/人 Grassland area/people

湿地面积 hm2 wetland area hm2

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

Wetland account for total area 2007年牲畜总头数 (羊单位) Livestock quantity(sheep units) 2007

2007年人均牲畜(羊单位头/人) Llivestock quantity/people 2007 平 均 羊单位头/ hm2 载畜量 Sheep units /hm2 Average hm2/头 羊单位 stocking rate hm2/Sheep units 2007年平均降水量(mm)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7月/1月 平均气温 ℃ Mean July and January temperature 38.5 0.43 2.4 140-300 22.9/-21.3

42.1 0.42 2.36 140-300 22.9/-21.3

40.3 0.43 2.38 140-300 22.9/-21.3

2.2乌拉盖湿地中下游植被、群落类型及特征分析结果

植被群落的重要值是反应植被群落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指标。表2中群落间平均盖度、高度和重要值间差异显著(p<0.05);芦苇湿地植被类型退化演替群落中碱蓬群落(B,C)、盐生砂引草群落(F)的重要值都极显著高于原生植被芦苇群落(A);5个退化群落重要值合计(254.5)也极显著高于原

4

搜索更多关于: 乌拉盖湿地生态损伤 的文档
乌拉盖湿地生态损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p414aiho6cyp27lz4y3h0qq02ukg01bx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