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2:12: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解答】解:(1)该无人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2kg×10N/kg=20N, 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 p==

=4×10Pa;

4

(2)四旋翼无人机,当电机带动旋翼(螺旋桨)转动,对下方空气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对它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升力;

(3)无人机以最大速度匀选直线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下重力和阻力、竖直向上升力作用,其合力为0, 由力的合成可得,飞机的升力: F′=G+f=20N+10N=30N, 升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F′h=30N×60m=1800J, 由η=

×100%可得,无人机上升过程中消耗的电能:

W电==

4

=2000J。

答:(1)4×10;(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无人机上升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为2000J。

21.【解答】解:(1)由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阻R1的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

根据图乙知R1的电阻随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知在电源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即电流表示数越大;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电阻越大分压越多,电阻越小,分压越少,所以当酒精浓度的增加时,R1的电阻减小,R1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 所以当用电流表改装时,酒精浓度增加,电流表示数增大,判断起来方便;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电路的总电阻为:R==根据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所以电阻R1的阻值为:R1=R﹣R2=30Ω﹣20Ω=10Ω,

由图乙知,当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为10Ω时,酒精浓度为0.8mg/ml,在酒驾范围内,所以是酒驾;

第13页(共17页)

=30Ω;

(3)定值电R2产生的热量为: Q2=IR2t=(0.3A)×20Ω×10s=18J,

根据Q=cm△t知,定值电R2产生的热量能使质量为1kg的水上升的温度: △t=

≈0.004℃。

2

2

答:(1)电流表;(2)是酒驾;(3)定值电R2产生的热量能使质量为1kg的水上升0.004℃。

赠送—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 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高考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意的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 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第14页(共17页)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 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①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 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⑴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⑵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零 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⑷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1≤V2 ⑸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第15页(共17页)

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⑺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 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 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R为半径) 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第16页(共17页)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ta21bs2a4mn0g1mmp04oweh0q6fq00okl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