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11:16: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1203 Royel

一、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主要的报道职能;随意的辩论职能;附带的娱乐职能

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提供娱乐功能。

3、1966年12月6日,联合国通过了两个著名的与新闻自由相关的文件,分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4、新闻法规范的主要权利包括哪四种。

公众对权利组织的“知晓权”;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5、“三色宣传法“: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

灰色宣传——不说明消息来源; 黑色宣传——故意隐蔽真实消息来源。

6、耳目喉舌论的最早提出者:梁启超

7、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社会挫败感取决哪两个基本要素: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个人修养。

二、名词解释:(四题选三题,每题5分,共15分)。

1、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可以分为政治宣传和商品宣传。

2、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所谓党性,就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 3、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其外在表现

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问答题(15分,二选一) 如何理解“反新闻价值理论”?

关于反新闻价值理论的理解,基本思路应该是:什么是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其标准和弊端是什么,针对其不足,才有所谓反新闻价值理论的出现,那么,反新闻价值理论的标准和弊端又有什么。下面就是我按照这一思路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1、新闻价值的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因此,传授双方的共同认可,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第一个前提。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强调事实的重要性、猎奇、反常和有趣等属性。在这一标准的支配下,名人、精英阶层、权势群体成为新闻报道的主题,而占据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则无缘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2、正因为如此,所谓“反新闻价值理论”虽然并不完全反对传统的新闻价值理念,但它强调以“亲社会意识”来校正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反对新闻传播中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在这一标准的支配下,小人物、普通市民都有了上新闻版面的可能。在这一意义上,新闻传播的媒介接近权和平等传播权得到了保护和实现。 3、其实,在对比中报道小人物,或者这个小人物具有某些与众不同之处,这种选择事实的标准,仍然在传统标准之内。另外,在如果新闻报道中如果名人太多,偶然报道一些非名人,反而让人感到亲切、心里贴近。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小人物长期不被注意。因为如果长期报道普通人,不出几天,传媒就没人关注了。 答:新闻价值是一种效用,就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是一种即时性的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多样性;新闻价值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本能的感觉。因此,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知识性、激励性、娱乐性的事实也可以成为事实,这就是反新闻价值理论。由于传媒的受众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传媒服务的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传媒的报道中,落脚点也有差异,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新闻的使用价值更广泛,但同时,它也使得新闻的使用价值不清晰!

2、客观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前新闻实践中的意义。

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 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 二、理念层面的含义:指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和观念。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两者分开。 具体包括: 1、

诚实。2、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4、不牵扯个人利益。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两者分开

2、 3、 4、 5、

客观报道原则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 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

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以下四选二)

1、港台和欧美的许多新闻媒体在新闻节目结束时,随后打出这样一行说明性的文字:“以上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主持人和嘉宾观点仅供参考”;而大陆新闻媒

体一般很少这样做。请你用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分析这一新闻现象的原因。 (完善后的答案A)答:(1)新闻运作体制的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和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存的双轨制运作机制,说明港台和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中队新闻的运作实行或多或少的私有制管理模式,言论仅代表个人而不是国家,所以在新闻节目中出现“以上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主持人和嘉宾的观点仅供参考”的说明性文字。而中国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决定了新闻媒体的有限性,其新闻媒体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新闻媒介为党和政府服务,言论代表国家,而不是个人,所以新闻媒体没有说明文字。(2)言论自由差异。港台和欧美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观点仅仅代表个人,与党和政府无关,不受国家过多的限制。而中国新闻国有制运作体制限制了新闻媒体的自由,其言论受到社会的控制。新闻言论必须服务于政治,要对党和政府负责,代表阶级立场,因此在许多方面受到限制。

(开始自己整理的答案B)答:港台和欧美新闻体制1、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2、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3、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从而体现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但我国大陆新闻,存在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主题先行,使报道服从宣传,以新闻的党性原则为先。所以没有什么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主持人和嘉宾的观点仅供参考一说。苏联记者克里空就是一典型案例。

2、有人认为,市场促进了新闻媒介的发展。有人认为,市场败坏了新闻媒介的品格。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新闻传媒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形态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具有商品属性,可以进行新闻生产、交换和消费,所以市场能促进新闻媒介的发展。而新闻媒介一旦进入市场,便无法避免激烈的竞争,媒介竞争催化了媒体腐化,新闻媒介的品格遭到破坏,这也是一个事实。我们应该看到,新闻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虽然矛盾,但却是可以统一的,二者的矛盾可由政治制度进行调整。其次,把新闻媒介品格的纯洁性跟市场经济效益对立起来是不正确

搜索更多关于: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2 的文档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pvcl01jji2p7v440mg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