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斧正 福祉 赔笑脸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年轻的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 B.昨天上午,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公园的松 ....树和红叶装点得格外美丽。
C.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
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 D.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 ....
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 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
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8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
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
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18.交际中“称谓’’很重要,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流效果,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
修养。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呼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叫“姑父”,林黛玉称呼史太君 叫“外祖母”。请你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身份、亲戚关系,设计一段林黛玉与王夫 人初次见面的对话。‘注意:对话中必须含有亲属称谓,并注意称谓的准确得体。 (4分) 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一份军训决心书,部分语言表达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其中六 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每小题1分,共6分) 亲爱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教官,尊敬的同学们: 您们好!
此时此刻,我内心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我们行政管理班的全体同学,向各位领 导、老师、教官和同学们,表明我们顽强训练的决心。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有一次这样的磨炼,虽然是苦涩的,但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里 程碑,是我们大学学习的第一课。针是磨出来的,铁是炼出来的。经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经过努力才能有回报。军歌响起,绿色为伴,太阳为证,我们已下定决心:流血、流汗、不 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项训练,请老师和 教官考验我们吧。
(1)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绘画,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画技仍然 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决定去法国旅行,当他看到了真正的大师的画后,这时他才觉悟: 自己并没有绘画的才能。于是他毅然放弃了他所爱的绘画,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并且 很快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A.根据文中内容,诗歌中的词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了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A项,只描写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2分)
2 B.“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于文无据。(2分) 3 A.文中说“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的意思是诗人通过观察山水得到美的感受,然后写诗;不是诗人先有这种美,然后观察山水中哪些符合这种美。 解析:
4.A.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小说的结构及语言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符合原文,B项,“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C项,“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理解不正确;D项,“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所以选A。(2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题干问的是“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道段落作用题。回答此题,可从该句的内容和所处位置分析。从内容上看,此句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从所处位置上看,因为此句在文章开头,所以有引出下面故事情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位于第一段,故在结构和读者的方面的作用,可从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组织答案。“没睡好”表现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4分,划横线的句子为答案要点,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题干问的是“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题。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要根据小说中对张叔和张婶的各种描写(如语言、行为动作、心理和肖像等)和叙述性文字进行。比如,从他们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可看出他们疼爱儿子。从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可看出他们的勤劳。从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了看出他们的节俭。从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可看出他们讲礼数。从他们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可看出他们的宽厚。(4分,划横线的词语为答案要点,意思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题干问的是“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这是一道探究标题在文中含义的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对小说故事内容的整体感知,然后根据对小说主旨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从标题“距离”的表层义和深层义两个角度作答。“距离”的表层义即空间上的距离,而深层义为心理上的距离,从全文来看,心理上的距离为张叔张婶与儿子、亲家之间的距离,更是以张叔张婶为代表的农民与以儿子和亲家为代表的城里人的心理距离。(5分,划横线的词语为答案要点,意思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8. C “制”的意思是“制度,惯例”。(2分)
9. D 第①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 第②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并不是讲其“不贪财”;第⑤句讲李丰将赏赐送给别人。(2分)
10. A 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李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2分)
11.(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2分,“左右”“所在”“以”“对”为记分点)
(2)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2分,“缺”“谘问”“补”特殊句式为记分点)
12. (1)诗人自己(1分)
(2)拟人(1分) 遭贬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2分)
13. (1)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分,每空1分,每错一字,该空不给分)
14. D解析:A项“忖”读cǔn;B项“缜”读zhěn,“谛”读dì;C项“楔”读xiē,“缠”读chan(2分) 15. D(2分)
解析:A项“九洲”应为“九州”,“五脏具全”应为“五脏俱全”; B项“沿续”应为“延续”,“势力眼”应为“势利眼, C项“像片”应为“相片”,流水帐\应为“流水账”。 16. D(2分)
解析:A(2分)项“另辟蹊径”,望文生义;B项沸沸扬扬:形容人声鼎沸,议论纷纷;C项“在劫难逃”,对象不合。
17. A(2分) 解析:B项成分残缺。“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后无主语,可在“为了方便游客”前加“主办方”。
C项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由于……所致”句式杂糅,将“由于”改为“是”并删掉“所致”。 D项成分残缺。“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缺少宾语,可在“查处”后补充“力度”。 18.林黛玉:黛玉拜见舅母。(2分)
王夫人:快快免礼,瞧我这外甥女,真是知书达礼!(2分)
解析:要含有亲属称谓,体现人物的文化修养.符合“初次见面” 的情景。
19.(1)“亲爱”改为“尊敬”(2)“尊敬”改为“亲爱”(3)“您们”改为“大家”(4)删去“内心”(5)删去“和同学们”(6)“里程碑”改为“历程”。
解析:解答此题,要一句一句地细细咀嚼,分析文段中的每一个词,同时记住考查的角度是简明、得体。简明,就是简洁明确,不能有歧义,不能有赘余;得体,就是用词要符合特定的目的、对象、场合等。明确了简明、得体的要求后,再去一一对照,就能找出答案。(6分,每小题1分) 20.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历史名人歌德的故事。歌德本想做一个画家,却无法成功,最后投身文学创作,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分析歌德的人生经历,找出其成功的原因,就能够找到这则材料的立意关键点。根据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①要正确认识自己; ②要找准自己的位置;③要勇于放弃;④要辩证地认识自己;⑤要善于取长补短。确定立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确定文体。考生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或写记叙文,或写议论文,或写抒情散文,或写说理散文。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文体,一定要紧扣中心展开,防止旁逸斜出。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一笛 刘强盛
李一笛,原名李谟。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