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道家静功修炼秘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17:16: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道家静功訣

静功法诀

2.静功之道

道家修功,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 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 是最大原则。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 均可,要求:

①双目垂帘。

垂帘,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②两耳返听。

返听即返听于内。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入静。

③口须塞兑。

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④舌抵上腭。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⑤自然呼吸。

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3.静功的层次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逐步印证: ①身静。 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自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

以忍受的感觉。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样就是身体已经得到安静,谓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②心静。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做到身静之后,心中的念头尚未完全清除。,这时,要用上述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记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虚无状态,这样就是内心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心静,为静功之中层。

③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之外,往上并无止境。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丹书云:“身不动日

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串在内,成为一部修炼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于是通过静功筑基,可以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这也正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静功与气功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 静功与日常生活

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地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环境的喧寂 凡做修炼功夫,首先应当选择环境。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在郊外旷野之处。闹区里面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适宜。如人声、车声、吵闹声、叫卖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要一概避免。这样就使得耳根清净,听觉神经不受刺激。 2.空气的秽洁

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避免一切秽浊气味,屋内家具越简单越好,摆设东西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有益。这样就使鼻根清静,嗅觉神经不受刺激。 3.光线的明暗

搜索更多关于: 道家静功修炼秘诀 的文档
道家静功修炼秘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qh4h9bub199g5n14c1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