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P30~3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形成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清晰表象,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在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
一、等腰三角形及其特征
1.等腰三角形的含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在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与两腰的两个夹角叫底角。
3.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二、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
1.等边三角形的含义: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特征:3条边都相等,3个角都相等。 3.强调: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易错点】
等腰三角形上面的一个角叫顶角。(×) (错在把顶角当成是最上面的角了。)
9
四 混合运算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能用三步混合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
1.在讲解例题“12×3+15+4”时,先让学生讨论运算顺序候指出:“四则运算中不含括号时,先做乘法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加法和减法两边同是有乘、除法,则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
2.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的关键点: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看清算式中含有哪几级运算;二想:想运算顺序,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是否算错,运算符号和数字是否抄错。 【易错点】
1. 同级运算不按“从左往右” 的顺序计算:例如:
(1) 270-100÷5×2 (2)25×4÷25×4=1 =270-100÷10 =270-10 =260
2.在同时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不先算第二级运算。例如: 260-20×5+25 260-20×5+25 =240×30 =240×5+25 =7200 =1200+25 =1225
10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用三步混合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并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知识点】 问题导入:计算300-(120+25×4)(教材37页例题)
讲解:此题应先算小括号里的‘120+25×4’。这一部分按先乘后加的顺序计算,先算25×4,再算120加25与4的积,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板书计算过程中强调:计算小括号里的时,小括号外的部分要移下来。小括号里面的算式都算完,才能去掉小括号。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拓展提高:
如果在一个混合算式中含有两个或多个小括号,那么这几个小括号里面的部分可以同时计算互不影响,例如:
(46+34)×(79-60) =80×19 =1520
【易错点】 1.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时,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例如:
20+(60+120÷60) =20+(180÷60) =20+3 =23
2. 易错题选择:
(1)480÷10+6×5=( ) (2)480÷(10+6)×5=( ) (3)(480÷10+6)×5
11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用三步混合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用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
1.介绍中括号:“﹝﹞”叫做中括号,又叫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小括号后仍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使用中括号。
2.教学例题时,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图中的信息,弄清有哪几个兴趣小组,与每个小组相关的信息各有哪些,并把有关信息摘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如果有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和“辣椒”卡通列出的“84÷(8+6)×2”相同,则让学生按运算顺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启发他们发现所列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矛盾,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使用中括号,从而小结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拓展练习:
不改变题中各数和运算符号,怎么通过改变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使算式的得数最小?
38×(24―6﹢17) 解答:38×﹝24―(6﹢17)﹞
易错点 计算过程中,学生会过早地去掉中括号,引起结果发生改变,导致错。例如:
180÷﹝(3﹢6)×2﹞ =180÷9×2 =20×2 =40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