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探究
作者:丁小东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3年第12期
【关键词】启发式 小学数学 探究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20-01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数理逻辑课程,没有单纯的文本知识内容可供机械化教学,更没有单纯的技术工艺让学生反复操练,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及创新意识等品质的培养,这些容不得教师的硬性灌输和刚性教学,否则将会毁坏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根基。因此,启发式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法之一。 一、焕发主动意念,助燃学习烈火
启发必须要依赖于对方的主动行为,只有当学生自身有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情怀,教师的启发才有实质意义可言。小学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虽然填鸭式教学能够训练学生对各种知识和题型的记忆,但无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更不用说预想实施启发式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要成功践行启发教学,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数学原理和数学科学的动力,养成自主学习数学与合作探究数学的自觉习惯,必须彻底除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地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主动意念和精神,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自身素质构建的大事,是一件快乐动人的趣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时,本课学生应学会正确画三角形,明白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数学道理。如果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无限量的容器,视学生如牛般一味灌输能够自我进行反刍,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直接将怎么绘画三角形(三条边首尾两两相连)、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甚至直截了当地抛出日常所遇到的有关三角形三边性质的生活问题,以及如何解答等数学知识一脑子全部挥洒出来,那学生所感悟到的将是一场精彩的个人秀表演,自己却一无所知。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一步步启发学生认知,让学生有认知的欲望、有进取的信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主动实验的热情,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产生认知矛盾。 二、适时启发诱导,点燃思维火花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接连营造,让学生产生问题认识的主客观矛盾,再施以适当的诱导和指引。因此,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一方面应当注重数学问题的创设,保证一连串的问题都能服务于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求,都能一步步地让学生的认知从熟悉和明了陷入到矛盾或困惑之中,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埋下深切悬念;另一方面,在完成数学问题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