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二一班学生 教学课时:10课时 设计者:魏寨小学 秦可
背景
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4篇课文和一个园地。《玲玲的画》是一件常见的生活小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还要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蜜蜂引路》是老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本篇课文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寓言两则》是流传千古的寓言,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教师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在读中产生共鸣,感悟文章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要鼓励学生多元感悟。 “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 目标
(一)通过识字、写字学习,至少认识38个字,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至少35个汉字,掌握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会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
(五)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六)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七)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 内容
(一) 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文中插图、多媒体。
3.课外资源:工具书、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语文同步练习。 (二)教/学活动
1
识字与写字
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熟字换偏旁等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各种识字游戏:开火车、做游戏等巩固运用所学字词。
阅读理解
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课文,学习自悟、自得。采用多种方式读书,如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书中的思考题,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读物,和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成果。
写话
学文过程中适时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教室黑板报内设专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进步较大的学生习作。收集学生的写话作品,编制班级作品集。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维护有益的小动物。“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同学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增强同学维护有益小动物的意识。口语交际活动作为本次延伸与深化主题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际活动的优势,多形势、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与生、师与师的互动,让同学充沛“对话”,鼓励同学人人开口,说的过程中要相机诱导,激活思维,拓宽思维,培养同学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
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测验(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
(1)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2)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8—10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3)实践活动评价:课内认字评价:提供4篇短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课外认字评价:利用存放在成长记录袋中的商标、剪报、课外读物等向测试者展示并认读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结果评价=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
成绩(50%)。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百分制。
2.课堂评价: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课内认字评价标准:读错5个字以内为良好,读错6-20个字为合格,超过20个字为待合格;课外认字评价标准:记录认字数量,500字左右为优,300字左右为合格,不足300字为不及格。 (三)结果处理
以上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合计后放入成长记录袋,教师给予针对性评价和建议。
2
25.《玲玲的画》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一班学生 设计者:魏寨小学 秦可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4)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5)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二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本设计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识字教学特点,以诵读带动整个教学,语境中识字,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 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 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 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读、书写 “楼、梯”等8个字。 任务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任务三:通过读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一 谈话导入新课 活动二 初读课文,自主用多种方法识字。 活动三 小组内交流识字收获: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评价要点 学生借助拼音猜读等多种方法认读新生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游戏巩固生字。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一 自主识字 环节二 3
合作交流 活动一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活动二 重点识记“楼、梯、脑、筋”,同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全班交流。 活动三 再读课文,巩固字音。(完成目标一) 先轮读,后提问检查整体识字情况和个别学生认读情况。(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活动一 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结果: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全班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事?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完成目标二) 活动二 (评价目标二) 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活动三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完成目标三) 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活动一 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评价目标三)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 交流。2、 学生练写。3、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环节五 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附: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动脑筋)
坏事————好事
26.《蜜蜂引路》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魏寨小学 秦可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38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