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这种重新分配导致债务人消费减少量大于债权人消费增加量,结果总需求下降,使 IS 曲线向左移动,减少收入。第二,通过预期的通货紧缩效应,价格下降会使收入下降。实际利率等于名
义利率减去与其通货膨胀率: r = i ? π e 。如果每个人都预期未来价格水平将下降(例如π e < 0 ),那么对于任何给定名义利率,实际汇率将提高。较高的实际汇率减少了投资,使 IS曲线向左移动,收入下降。
?复习题
第十三章总供给
1. 解释三种总供给模型。每一种理论依据了哪一种市场不完全性?这些理论有什么共同之 处? 【答案】在本章我们学到了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这三种模型都试图解释为什么短期产出背离其长期自然率——充分就业下的恒定产出水平。而且这三者都得出了一个总供给方程式,当物
价水平背离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就背离其自然率水平:
Y = Y + α (P ? P e )
第一个模型是黏性工资模型。在劳动市场中,由于工资不能及时调整劳动供给和需求,即 劳动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因此市场失灵。因此未预期的价格升高引起实际工资的下降,从而企业愿意雇佣更多的工人,因此增加了产出。 第二个模型是不完全信息模型。正如在工人错觉模型中,该模型认为人们对于价格信息不完全。这里虽然不是说劳动市场上工人的愚昧,而是商品的生产者,他们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 变动和相对价格的变动。如果生产者观察到他的产品名义价格上升(甚至是总物价水平的增加),而生产者可能认为是相对价格的增加,结果他提高了其产量。 第三种模型是价格黏性模型。该模型中的市场失灵在于企业不能迅速的根据需求变动他们索取的价格——产品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如果企业产品的需求下降,他们常常减少产量而不是下调价格。
2.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是怎样相关的? 【答案】在本章我们认为短期内,产品供给取决于自然产出率以及物价水平和预期物件水平之差。用总供给方程式表述如下:Y = Y + α (P ? P e )
菲利普斯曲线也是表达总需求的一种方法。通过使用短期总供给曲线导出的菲利普斯曲线表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π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πe周期性失业 u-un、以及供给冲击 v:π = π e ? β (u ? u n ) + v
两个方程式用不同的方式说明同样一件事,揭示了实际经济活动和未预期的价格变动的联系。
3. 为什么通货膨胀会有惯性? 【答案】通货膨胀惯性是因为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未来的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因为这些预期影响人们确定的工资和价格。例如,如果物价已经迅速上升,人们就会预期物价将继续迅速上升。
从而在各种合同中都把价格相应提高。这样,因此实际工资和物价会迅速上升。
4. 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 【答案】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高涨的总需求的结果:需求的增加拉动了价格和产出的增加。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不利的供给冲击引起生产成本上升的结果,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石油价格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 u-un,以及供给冲击 v:
π = π e ? β (u ? u n ) + v ,“ ? β (u ? u n ) ”部分表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因为如果失业率低于自
然失业率(u 5. 在什么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而不引起衰退是可能的? 【答案】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差有关,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是制造衰退,将失业率提高到自然失业率之上。然而如果我们可 以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就可以不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人们可以最好的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来预期未来,因此为了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首先我们需要在人们形成预期前宣布抑制通货膨胀的计划(例如在他们形成工 资合同和价格合同之前);其次,工人和企业必须相信这种宣布,否则他们不会降低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得到满足,这种宣布就将立即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 关系向下移动,这就允许在不提高失业的情况下降低通货膨胀率。 6. 解释衰退会提高自然失业率的两种方式。 【答案】衰退会提高自然失业率的第一种方式是,衰退会影响找工作的过程,增摩擦性失业的数量。例如,失业时工人可能失去了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这就降低了他们寻找工作的能力,即 使衰退已经结束。或者,长期的失业可能改变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并降低他寻找工作的愿望。 第二种方式,通过改变决定工资的过程。工资谈判对拥有工作的“局内人”有利,而对身为“局外人”的失业者不利。如果较少的局内人更关心高实际工资而不太关心高就业,那么, 衰退可能永久性的使实际工资进一步高于均衡水平,并增加结构性失业的数量。这种对自然失业率的永久性影响称为滞后性。 第五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复习题 第十四章稳定政策 1. 什么是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哪一种政策内在时滞更长——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哪 一种政策外在时滞更长?为什么? 【答案】经济学家区分了实施稳定政策中的两个时滞: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做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需要时间, 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实施适当的政策。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影响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 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更长。缓慢而繁琐的立法过程往往引起延误,这使财政政策成为稳定经济的一种不准确的工具。 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更长。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利率有影响投资来发生作用。但是许多企业提前很长时间做出投资计划。因此据认为在货币政策做出变动 6 个月之后才会影响经济活动。 2. 为什么更为准确的经济预测使决策者更容易稳定经济?描述经济学家试图预测经济发展的两种方法。 【答案】由于政策只有在经过长久的时滞之后才能影响经济,成功的稳定政策要求有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预测 6 个月或 1 年之后经济将是繁荣还是衰退,我们就不 能评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现在应该试图扩张还是紧缩总需求。 预测着试图提前观察的一种方法是观察前导指标。一个前导指标是先于经济而波动的一个数据系列。前导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 预测着提前观察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这种模型由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为了预测和政策分析而建立的。这些大规模的计算机模型由许多方程式组成,每个方程式代表 经济的一部分。在做出有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石油价格这类外生变量路径的假设之后,这些模型得出关于失业、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内生变量的预测。但是,这些预测的效力取决于模 型和预期者关于外生变量的假设的正确性。 3. 叙述卢卡斯批评。 【答案】卢卡斯强调了人们如何形成未来预期的问题。当决策者估算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对政策变动做出什么反应。卢卡斯认为,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 ——比如依靠标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这种影响。这种对传统政策评估的批评被称为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批评给我们两个教训。狭义的教训是,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广义的教训是,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确实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4. 一个人对宏观经济历史的解释如何影响他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观点? 【答案】在判断政府政策在经济中应该起到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时,我们必须赋予历史纪录某种权重。如果经济经历了许多大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冲击,而且,如果政策成功的使经济免受 这些冲击的伤害,那么,支持积极政策的论据就是显而易见的了。相反,如果经济经历的大冲击很少,而且如果我们所观察到的波动可以追溯到不适当的政策,那么,支持消极政策的论据 就是显而易见的。换言之,我们关于稳定政策的观点要受历史上政策实现了稳定还是破坏了稳定的影响。 5. 经济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指什么?为什么决策者会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规则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前后不一致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决策者可能愿意提前宣布他们将遵循的政策,以便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但后来在私人决策者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之后,这些决策者可能会受到某种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宣言。 6. 列出联储可能遵循的政策规则。在这些规则中你支持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联储可能遵循的政策规则有以下三个: (1)一些被称为货币主义者的经济学家建议,联储使货币供给按一个稳定不变的比率增加,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的波动导致了经济中大多数重大的波动。缓慢而稳定不变的货币供给 会产生稳定的产出、就业与物价。 (2)经济学家普遍拥护的第二种政策规则是把名义 GDP 作为目标。根据这种规则,联储宣布一个计划的名义 GDP 路径。如果名义 GDP 的增加高于这个目标,联储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 抑制总需求。如果名义 GDP 的增加低于这个目标,联储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由于名义 GDP 的增加允许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调整货币政策,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 这种政策规则会比货币主义政策规则使产出和物价更稳定。 (3)第三种政策规则是以低通货膨胀为目标。根据这种规则,联储将预先宣布通货膨胀率目标 (通常是低的),然后当实际通货膨胀率背离这一目标时调整货币供给。与名义 GDP 目标一样,通货膨胀率目标也把经济与流通货币速度的变动分开。此外,通货膨胀率目标政治上的优点是易于向公众做出解释。 ? 第十五章政府债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