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
4.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止和克服遗忘?
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而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还发现了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遗忘规律。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和克服遗忘。
第一,要复习。复习要适时,不要等到全部忘了再复习。复习的时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间隔的时间最初要短,以后逐渐加长。
第二,要改进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第一次接触该词,就能对该词有一个生动鲜明的印象。因此,在讲解词汇是尽量使音、形、义结合起来。可以采用讲故事,穿插笑话、谚语和教唱英语歌曲等方法,来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和牢固掌握。要正确指导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这里面既有机械记忆又有理解记忆。 第三,要因材施教,合理要求。要了解学生遗忘的原因,不要一味训斥,使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和厌烦。还必须教育学生,如不下苦功,方法再多,仍然会一事无成。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①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② 提倡发散思维并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③ 鼓励直觉思维和培养逻辑思维 ④ 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 ⑤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⑥ 改革硬是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⑦ 敢于挑战权威
5. 教师应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答:在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大目标的教育,即如果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努力学习;在教每门课时,想学生讲明该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每一章节时,要向学生明确地告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力求达到具体化。
(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人们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兴趣为条件的。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而间接兴趣又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支柱。
(3)正确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和时间按品牌必须紧凑,教学进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减少和避免分散注意的机会,致使注意力集中而稳定。 (4)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来说十分重要。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组织学生从事锻炼注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要求学习的愿望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地从事学习的态度。第二、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第三、培养坚强的班集体。(P41)
6. 引起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 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
变化、新异性、作用的开始于终止、情绪色彩)
② 人的主观状态(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态度) 8.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①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③ 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④ 识记的方法和态度 ⑤ 识记时的环境和时间 ⑥ 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⑦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五、判断正误并详细说明理由题
1. 陈鸿园同学说:“人的心理带有主观色彩,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如考试失
利、失恋等),总是有人无动于衷,而有人却痛不欲生;面对同样的压力(如学业、择业等压力),总是有人从容应对,而有人却不知所措。”陈鸿园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有位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评价学生个性时写道:“梁鹏园同学反应速度快,活泼好动,适应力强,兴趣易转移;高燕岭同学反应迅速、行为敏捷,精力旺盛,急躁易怒;刘雷阳同学反应迟缓,做事稳重,安静沉稳,可塑性差。”这位老师的上述评价,反映了三位同学哪些方面的差异?为什么?
3.张博雅同学是一个很喜欢活动的人,他常说:“人的心理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所以,大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博雅学子’”。张博雅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4有位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评价学生个性时写道:“高崇德同学为人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李信勇同学做事果断而坚定,自控力强;刘弘志同学喜好交往,热情健谈,活泼好动,情绪外露。”这位老师的上述评价反映了三位同学哪些方面的差异?为什么?
5.张怡宁同学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要讲课过程具有逻辑性就完全可以了,是否充分发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张同学说得对吗?为什么? (找不到答案,自己思考吧)
6.方舟子老师说:“实践证明:人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过分急于求成,或者积极性不高,都不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这是什么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