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数松果》
——5的乘法口诀
一、教材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册《数学》第二单元《乘法口诀》第一节《数松果》。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由“数松果”的具体情境导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5个5个地数,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得数的规律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突破难点。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列出另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知道根据一道乘法口诀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突破难点,实现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数感。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懂得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1:松果 生2:苹果……
师:秋天来了,小松鼠和妈妈一起来到松林里采了很多松果,准备过冬。可是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有了多少。大家愿意帮助他们数一数吗?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打开课本31页看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
(2)确定研究主题,寻找解题策略。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
师: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1: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生1:多读几遍就能记住。
生2:想着图记:1排有5个松果,2排有10个松果…… 生3:记住1个5是5,2个5是10…… 师补充: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生4:记住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就好记了。 生5:用口诀来记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五九四十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铅笔盒上有。
师:利用口诀顺口、方便。(手指板书:1×5=5)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师板书)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是谁编出来的? 生:我们自己。
师:你们真棒!大家编的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1:我们组发现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5”。师:观察得很仔细!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2:每次都多了1个5!多了1排松果嘛!
生3:我们组发现“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是5个字,“四五二十”是4个字,第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中有一个“得”字。 师:为什么这样编口诀呢?
生4:为了顺口、好记,口诀都是四五个字。
师:你的想法有道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记住这些口诀。5的
口诀有几句?如果记住五五二十五,忘记四五是多少怎么办?谁能教教老师?如果忘记五六是多少呢? 3、游戏: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4.综合应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学生思考后互相提问)。 5.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6.课堂作业:P31页1、2、4 6.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 ×9=45 五九四十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