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16:58: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城市生活方式的设想(图1)。这一城市规划思想,对以后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915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论”,他在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设想

美国于1935年在马里兰规划建设的小城市格林贝特

(Greenbelt,意为绿带)就具有田园城市的色彩,整个城市平面呈月牙形腰带状,强调因地制宜,利用周围森林和起伏的地形来建造城市(图2)。

美国格林贝尔特(Greenbelt)小城市示意

战后四五十年代,这时期的环境保护由被动保护走向通过城市规划进行的主动保护,人们希望通过城市绿地整体规划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各国都注意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利用林地与河川来形成城市绿化的基础,如大伦敦地区的绿带圈,德国科恩市利用森林和水边地形构成环状绿地系统,澳大利亚市利用水系组织园林绿地系统。

在这一时期,城市不仅仅是作为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人们的聚居地,应该提供给人们一个具有舒适性的生活休闲空间,提供给人类社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正是在20世纪城市化浪潮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中,绿地由原来单个私人或公共庭院设计逐步发展为城市范围的绿地系统规划,后来随着大城市群的形

成又出现了区域范围的绿地系统规划。如1935年莫斯科的绿地系统规划以楔形和放射加环状的绿带将各点状绿地联系起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图3)。

苏联莫斯科的绿地系统

理论方法趋向成熟阶段 人类进入20世纪60和70年代,全球兴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为顺应时代要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很快被接纳到规划领域。在生态理论的影响下,世界许多大城市都认真研究了城市中绿地的功能地位及规划问题,开始从绿地的生态性、游憩性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绿地建设问题。

麦克哈格(McHarg)在1969年出版的著作《Design with Nature》中,提出了系统地运用生态手法进行绿地规划观点。生态思想的引入使城市绿化呈现新的动态如澳大利亚墨尔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开展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公园整治,并以五条河流为骨骼,连接城市内部的林荫道及公园,组成楔状绿地系统(图4)。20世纪80年代,城市绿地建设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绿地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绿地系统规划

2.2 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rb0t3yv2y6gjog0oaft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