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 1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4 12:2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降水量的测量》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科学课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能让他们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降水(雨、雪、冰雹、雾)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自制雨量器,学着像科学家那样,实现对降水量的测量,记录数据,从而对降水量有全面科学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能在课后持续地实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水的多少有初步的理解,但对雨量器从未接触,不知降水量该如何测量。本课重难点就是让学生制作雨量器并准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水量。课堂上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通过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使他们的观察水平得到延伸,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水量。

关键:小组分工合作,掌握知识点,亲自动手制作雨量器并实行降水量的测量。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降水量等级表、雨量器图

小组准备:锥形瓶、普通玻璃杯、直筒玻璃杯,刻度条,脸盆(用于模拟降水)、毛巾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观看《天气预报》微视频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客串一回天气播报员,为大家播报一段天气预报,好不好?请认真观看,看完后请你说说你听到了哪些信息?

2.汇报

问:降水量40-70毫米、降水量25-50毫米是什么意思?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天气播报员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够判断这些地区有大雨,甚至是大暴雨呢?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雨,实行降水量的测量。(板书课题)

【通过老师角色转换成天气播报员,观看一段相关降水量的天气预报微视频,让学生对“降水量”

“毫米”这些词产生疑问,引起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思考,并注重到本课的内容,引起对课题的兴趣。】

(二)模拟一次人工降水,体验收集降水过程

过渡:既然我们要测量降水量,现场得有一场降水才行,那我们要如何模拟自然界的降雨就在教室里来一次人工降水呢?说说你的想法?

1.生交流、讨论

2.请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实行人工降水,在讨论前,老师这有些温馨提示。(PPT出示) 3.交流、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问1:为了尽可能的模拟真实降水,我们应该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一次降水、镂空盆端平、只收集降落下来的“雨水”)

问2:我们对降水收集、保存时怎样做才合理?(容器放中间、擦干容器) 小结:谁能够在刚才同学们提供的方法的基础上更完整的说一说呢?(生表述,明确合理的操作方法)

要求:实验完成后,请小组代表把收集到的降水放到讲台相对应组号处。 6.生实验操作 8.汇报实验结果

问:仔细观察各小组收集的降水,你发现了什么?

(三)自制雨量器

过渡:看来呀,测量降水量的多少还不能随意地选择容器,那么你觉得应该选择

怎样的容器才合适呢?

是的,国家气象局的专家们就选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1.出示PPT(雨量器) 讲解:请看,它是——雨量器

问:有谁知道是用雨量器的什么来测量降水量的?(板书:高度 (毫米)) 追问:它的刻度和我们平时用的尺子是一样的,容器有了刻度是为了量出什么? 讲解:能够用雨量器中水的高度实行测量,回想前面观看的天气预报,你觉得这个高度能够用什么单位?毫米(边说边板书)

2.问:请你看看雨量器,再看看台上的容器,说一说它(雨量器)有什么特点?(板书)

(1)上下大小口一致 (2)刻度均匀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测量降水量选用的容器要求上下大小口一致,刻度均匀。 3.对比2号杯(PPT)与雨量器

问:老师这有一容器,请看,它符合雨量器的标准吗?(边贴边说) 4.粘贴刻度条

问: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刻度条,我们在粘贴刻度条时要注意些什么?请生上台示范。(0刻度朝下,对齐杯底厚度的上边)

要求:各小组粘贴刻度条,自制雨量器。 5.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让学生动手制作雨量器既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水平,又能够让学生加深对雨量器的了解。】 (四)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过渡:恭喜大家,每一小组动手制作的雨量器都已成功完成了,想不想用自己亲手做的雨量器来测一次降水量呢?

1. 温馨提示:又要来一次人工降水了,同样老师这有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请看(PPT出示)

师:都看清楚了吗?请组长从抽屉中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2号杯和补充的雨水,开始实验。 2. 学生实验 3. 读数

师:每一小组的降水收集都已经完成了,现在请读出你们降水量的高度。

在读数时老师发现不同的同学读数的方式是不同的,老师请两位同学带上你们小组的雨量器上台来读一读。 问:谁读数更规范些呢?

讲解:同学们,我们读数是要讲究准确、科学方法。首先,把雨量器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然后,调整自身的高度,使视线与雨量器中水的高度水面保持水平,这时读出刻度上的数值,都明白了吗?

重读:现在,大家以准确科学的方法重新读取数据,读完后请小组代表把雨量器放在讲台相对应的小组上,再把读出的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中,开始。 4. 汇报结果

师:各小组已经把数据都填上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第一小组的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的降水量是多少?第二小组?第三小组?那其他小组的呢?大家一起来…… (五)、降水量等级表的理解

问1:同学们,这些数据分别表示降水量是什么等级呢?小雨?中雨?大雨?还是暴雨?

问2:为什么同样的数据,你们的回答却不同呢?

讲解:请注意!为了统一标准,也为了更科学,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就有这样的标准(出示PPT ),它叫做降水量等级表。 4.请学生读一读降水量等级表

问1:有了降水量等级表,我们能否对照等级表判断我们的降水等级呢?(追问:

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你们小组刚才降水的过程中雨量真的有暴雨那么大的雨量吗?哪个环节出错了?提示:再看看雨量等级表)

问2:这个降水量等级表是在多长时间的时间范围内?而我们刚才降水大约持续了多久?我们刚才对这些数据的等级判断是否科学合理呢?

5.讲解:假设,这些数据就是我们经过24小时收集测量的,这时,你能不能说出

它们的降水等级?

6.完成降水量等级表的等级判断。 (五)总结

1.降水量的测量能够用雨量器;

2.用的是雨量器中水的高度,单位通常是毫米; 3.知道雨量器的特点;

4.根据降水量等级表会判断雨量的等级;

5.小组实验时要团结协作等。 九、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高度(毫米)

上下大小口一致

刻度均匀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 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rg7k0yfaj3uh255c6he20sz532aec00cf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