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过相似三角形对应高、 对应角平分线以及对应中线的 判定,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已有所了解,之前还学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 知道了全等三角形的周长、 面积是相等的。 而研究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有许多相通之处。 因此,前面所学的内容为本节学习相似多边形周长和 面积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经历了许多探究活动, 如全等三角形的每 一个判定、 性质的得出都是通过具体的试验, 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能自己进行总 结、探究。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后, 特别是学习了测量旗杆的高度等实际问题, 就能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从估算距离和面积这一 身边的例子出发,学生一方面通过交流、归纳,总结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 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体会知识迁移、 温故知新的好处; 另一方面运用相似多边形 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性质以及第一课时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 基础上,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1、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2、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
3、经历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合作意识 4、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周长比、 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几何观念,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相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TA ABCs^ A'BC
???/ A=Z A'
/ B=Z B'
/ C=Z C'
AB BC CD A-B* B'C C-D*
DA
2?已知△ ABCs^ A ‘ B' C',相似比为 2, AD和A ‘是它们的对应高,
AD=4,贝U A ' D' _= ____ 3、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边长 周长 面积 1 2 3 (二八探索
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 A'B'C'D'相似,相似比为 k。
AB A'B'
BC CD DA B'C' C'D' D'A'
2、试■试
已知△ ABCs^ ABC'
AB AB
BC BC
CA k
C A
结论: 相似 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试■试
已知△ ABCs^ A'B'C'
AB BC CA AB B C C A
结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五边形 ABCD3五边形 A B' C', 相似比 =k。
S五边形ABCDE S ABC S ACD S
ADE
S五边形 A'B'C'D'E'
S A'B'C' S A'C'D' S A'D' E' 结论: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 小试牛刀:
(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2 : 3,它们的对应边之比为 ___________ ,周长之比为 ________ 面积之比为 ____________ 。
(2) 、若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 16:9,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_________ 。 6、 例题解析
例 1:阅读书第110页例题
例
2:在比例尺为1: 500的地图上,测得一个三角形地块
ABC的周长为12cm,面积为6 cm2, 求这个地块的实际周长和面积。
7、课堂练习
(1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为
0.4,那么相似比为 __________ ,周长的比为 __________ ,面积
的比为 __________ 。 (2)、已知△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3、4、5,与它相似的△ A B'的最大边长为15。求厶A B 的面积。
(3)、在一张比例尺为 5: 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部件的周长是 求3.6cm,面积是 6 c m2o
这个零部件的实际周长和面积。
(三八课堂小结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方。 ,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
的平方。
(四八课后作业
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