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一)
班级 姓名 座号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与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①
②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就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就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就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您认为就是这样不?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201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就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4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二)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③衣冠④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6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就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就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5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您就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浚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③。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④。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⑤。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与六朝破亡的历史。山
201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瞧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就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4分)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与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您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就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琼山华侨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鉴赏检测(一)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与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就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与对锦江之留恋。 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她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2、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与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与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①
②
201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就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就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就是以有声衬无声,还就是渲染幽静的侧笔。(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就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就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答: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您认为就是这样不?诗歌中的景物
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不就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就是抒情的基础与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