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6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1)x?(m?4)x?3?0(m为实数且m?1).求证:此方程总
m有两个实数根;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的值.
22.(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过A(0,4),B(2,0),C(-2,0)三点.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x轴上有一点D(-4,0),将二次函数的图象沿射线DA方向平移,使图象再次经过点B. ①求平移后图象顶点E的坐标;
②直接写出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在A,B两点之间(含A,B两点)的曲线部分在平移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3.AB=BC,(8分)如图,在等腰△ABC中,以AB为直径的⊙O与AC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F.
(1)证明:DE是⊙O的切线;
?、线段BE和线段DE所围成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2)若BE=4,∠E=30°,求由BD(3)若⊙O的半径r=5,sinA=5,求线段EF的长. 5?x?3(x?2)?4?24.(10分)解不等式组:?2x?1x?1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525.(10分)如图,反比例y=(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直线x=n(0<n<4)与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B,C,连接AB,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n的值.
4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A(4,a). x
26.(12分)计算:1?3?(π?3)?3tan30?().
27.(12分)已知甲、乙两地相距90km,A,B两人沿同一公路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骑摩托车,B骑电动车,图中DE,OC分别表示A,B离开甲地的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请用t分别表示A、B的路程sA、sB; (2)在A出发后几小时,两人相距15km?
0o12?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作点A关于MN的对称点A′,连接A′B,交MN于点P,则PA+PB最小,
连接OA′,AA′.
∵点A与A′关于MN对称,点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 ∴∠A′ON=∠AON=60°,PA=PA′, ∵点B是弧AN∧的中点, ∴∠BON=30 °,
∴∠A′OB=∠A′ON+∠BON=90°, 又∵OA=OA′=1, ∴A′B=2
∴PA+PB=PA′+PB=A′B=2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只要求出DN就可以求出NE,在直角△CEN中,若设CN=x,则DN=NE=8﹣x,CE=4cm,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列出方程,从而解出CN的长. 详解:设CN=xcm,则DN=(8﹣x)cm, 由折叠的性质知EN=DN=(8﹣x)cm, 而EC=
1BC=4cm, 2在Rt△ECN中,由勾股定理可知EN2=EC2+CN2, 即(8﹣x)2=16+x2, 整理得16x=48, 所以x=1.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明确折叠问题其实质是轴对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通常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3.A 【解析】 【分析】
先整理为一般形式,用含m的式子表示出根的判别式△,再结合已知条件判断△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方程整理为x2?7mx?3m2?37?0, △?49m?43m?37?37m?4, ∵0?m?2, ∴m2?4?0, ∴△?0,
∴方程没有实数根,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 4.C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合并同类项法则.详解:A、(b2)3=b6,故此选项错误; B、x3÷x3=1,故此选项错误; C、5y3?3y2=15y5,正确;
D、a+a2,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合并同类项,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5.B 【解析】 【分析】
易证△CFE∽△BEA,可得列出方程式即可解题. 【详解】
若点E在BC上时,如图
2?2??2?CFCE?,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对称性可得E在BC中点时,CF有最大值,BEAB
∵∠EFC+∠AEB=90°,∠FEC+∠EFC=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