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2.1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3:53: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绍兴市柯桥区高中数学学科导学案

《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 【课前预习】

1. 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2.预习教材P80—P84 【课堂导学】 一、概念构建

思考1、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明确了向量的表示方法,了解了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并接触了这些概念的辨析判断.那么,向量是否和我们熟悉的数一样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呢?

思考2、 2004年大陆和台湾没有直航,因此春节探亲,要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上海,这两次位移之和是什么?怎样列出数学式子?

思考3、猜想向量加法的法则是什么?与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不同?

活动: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位移可以合成,如图1.某对象从A点经B点到C点,两次位移AB、BC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AC结果相同。力也可以合成,老师引导,让学生共同探究如下的问:

图1 图2

图2(1)表示橡皮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沿着GC的方向伸长了EO;图2(2)表示撤去F1和F2,用一个力F作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

改变力F1与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以上的实验,你能发现F与F1、F2之间的关系吗?

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与力F1与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物理学中把力F叫做F1与F2的合力. 合力F与力F1、F2有怎样的关系呢?由图2(3)发现,力F在以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并且大小等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

高一数学(必修4)第 1 页 共 4 页

绍兴市柯桥区高中数学学科导学案

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F可以认为是F1与F2的和,即位移、力的合成看作向量的加法。

讨论结果:①向量加法的定义:如图3,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

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AB+BC=AC.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②向量加法的法则: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向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4

如图4,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思考4、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加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思考5、两共线向量求和时,用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思考6、思考a?b,a,b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思考7、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紧密联系,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类似地,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算律呢?

活动:观察实际例子,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点拨,诱导,探究向量的加法在特殊情况下的运算,共线向量加法与数的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

a,b?R,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a,b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

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讨论结果:①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我们规定a?0?0?a?a。

②两个数相加其结果是一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在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相加,它们的和仍是一个向量,对应于数轴上的一条有向线段。

高一数学(必修4)第 2 页 共 4 页

绍兴市柯桥区高中数学学科导学案

③当a,b不共线时,a?b?a?b (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同时, a?b?a?b;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反时, a?b?a?b (或b?a)。其中当向量a的长度大于向量b的长度时, a?b?a?b;当向量a的长度小于向量b的长度时, a?b?b?a。 一般地,我们有a?b?a?b。

④如图5,作AB=a,AD=b,以AB、AD为邻边作

ABCD,则BC=b,DC=a。

因为AC=AB+AD=a?b,AC=AD+DC=b?a,所以a?b?b?a。 如图6,因为AD=AC+CD=(AB+BC)+CD=(a?b)?c,

AD==AB+BD=AB+(BC+CD)=a?(b?c),所以(a?b)?c?a?(b?c)。

综上所述,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图5 图6

二、巩固与反馈

例1:如图7,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图7 图8

变式训练

化简:(1)BC+AB;(2)DB+CD+BC;(3)AB+DF+CD+BC+FA.

例2:如图8,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 (1)OA+OC;(2)BC+FE;(3)OA+FE.

高一数学(必修4)第 3 页 共 4 页

绍兴市柯桥区高中数学学科导学案

例3: 在长江的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是25 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

三、随堂训练

1.必修4 P84 练习1-4

2. 课堂小结 (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几何作图,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别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比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种迁移类比的方法将把我们引向数学的王国,科学的殿堂. 【课后巩固】

1.化简:MB?BA?AC?____________ OA?OC?BO?CO?_______________ 2.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 ) A.AB B.BA C.0 D.0

3.已知?ABC中,D是BC的中点,则3AB?2BC?CA=( ) A.AD B.3AB C.0 D.2AD

4.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a,AC?c,BC?b,则a?b?c为( ) A.0 B.3 C.2 D.22

5.在矩形ABCD,AB?4,BC?2,则向量AB?AD?AC的长度等于( ) A.25 B.45 C.12 D.6 6.已知AB?8,AC?5,则BC的取值范围?

7.如图,在重300 N的物体上拴两根绳子,这两根绳子在铅垂线的两侧,与铅垂线的夹角分别为30°、60°,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求两根绳子的拉力.

答案:

1.MC,BA 2.C 3.D 4.D 5.B 6.[3,13] 7.1503N,150N

高一数学(必修4)第 4 页 共 4 页

搜索更多关于: 2.2.1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的文档
2.2.1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smfa9ax234c2da0068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