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周琳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2)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消化内科患者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4.4%,总满意率为77.8%;观察组4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8%,总满意率为97.8%。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均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效果明显,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效益以及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消化内科护理;临床应用
风险管理是医院对住院患者、探视人员以及医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的手段,能够对潜在危险进行及时预测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益。这种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出于对患者健康的考虑,也为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我院特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应用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我院消化内科的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消化内科系统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5例,男性患者共46例,女性患者共44例,年龄在28~69岁之间,平均(38.3±4.2)岁。其中,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在29~69岁之间,平均(36.5±3.7)岁;观察组45
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28~69岁之间,平均(37.4±2.6)岁。对照组有23例患有胃炎,22例患有消化不良;观察组有24例患有胃炎,21例患有消化不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即对45例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护理,主要包括叮嘱患者每天服用每种药物的用量和次数,每天打扫病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定期为患者清洗被褥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方法,即在护理中要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的操作步骤和用药注意事项,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并进行正确护理操作的讲解和演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减少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在培训中,还应教给护理人员一些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如当患者发脾气时,护理人员应以友好的态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护理;当患者提出某种需求时,如果是正当需求,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如果是无法满足的需求,应向患者说明原因,解释清楚[2]。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全责任意识讲座,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时刻为患者着想。通过上述内容对观察组45例患者进行风险管理,临床护理期为两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调查,临床护理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恢复良好;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恢复较好;无效: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护理评价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表示没有出现护患纠纷情况,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评价较高;≥60,<80分为比较满意,表示没有出现护患纠纷情况,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评价较好;<60分为不满意,表示出现护患纠纷情况,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评价较差,且出现投诉情况[3]。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90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处理所获数据资料,对计量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例数 45 45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84.4 97.8
20(44.4) 18(40.0) 7(15.6) 23(51.1) 21(46.7) 1(2.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n(%)]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例数 45 45
非常满意 (≥80分) 19(42.2) 20(44.4)
比较满意 (≥60,<80
分) 16(35.6) 24(53.3)
不满意 (<60分) 10(22.2) 1(2.2)*
总满意率 (%) 77.8 97.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等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了探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医院消化内科的护理水平,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4.4%,总满意率为77.8%;观察组45例患者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法,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7.8%,总满意率为97.8%。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均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效果明显,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医院护理
工作效益以及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效霞,伊冬梅,颜淑红.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7):64-65.
[2]李贞.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2(3):152-153.
[3]颜淑红,伊冬梅,马效霞.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11):344-345.
[4]田慧.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4(5):126-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