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父母多爱我+家庭的记忆,精品资料
10、父母多爱我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父母默默的爱
教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每天上学前,妈妈已为我备好温开水;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陪我打一会羽毛球;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来给我盖被子…… 教师: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你能发现这默默的爱吗?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打开教材P67页,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小故事。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交流:互动交流。
教师:请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 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
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 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 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教师:在你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活动二:多一些理解
教师:父母是爱我们的,但她们也有一些行为和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你的父母有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吗?
学生交流:父母到外地工作了,留下我和爷爷奶奶在家。他们心里只想着挣钱,一点也不关心我。
学生交流:为了让我减体重,爸爸每天和我一起步行到学校,我好累呀!
学生交流:大人总爱唠叨,同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真让人心烦。 学生交流:每到星期天,爸爸就喊我跟他一起下地干活。干衣活很累,我真不情愿! 学生交流:……
教师: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有些行为虽然让我们不能理解,但也可能包含着对我们的爱。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你觉得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说说父母有哪些行为是你不能理解的?说一说具体的内容,你觉得应该如何改进呢?
学生交流: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对父母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学会多和他们沟通,因为他们是那么爱我们。
教师: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委屈和伤心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教师:打开教材P71页“爸爸给东东的信”。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有委屈和伤心吗?好好与他们谈谈心吧。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案
《家庭的记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