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古诗
18、《古诗二首》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句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到“山寺”与 “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收录在《乐府诗集》中。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书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学过很多首古诗,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限,对诗意的理解仍很欠缺。因此,在学习时,可采用多种方式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习12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的内容,初步体会这两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会写8个汉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三、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
(电脑出示读诗歌的要求:1、 身子坐直。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还这样读呢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学做小诗人诵读。)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还请——读得怎样?
分组读、自由读。
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个别再读,再评。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这次高兴了。)
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学生回答:小声读。 学生读。
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四、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