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周选择题定时练习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11月7日从上海基地考察极地码头乘“雪龙”号出发,奔赴南极。这次考察是“十二五”期间的一次重要考察活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50″S,76°58′28″E),考察队四次穿越西风带,航行3.15万千米。预计4月返回上海。结合材料完成1~3题。
1.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期间有可能
A.主要盛行偏西风 B.平均气温低于中山站 C.冰雪的厚度加大 D.正午太阳高于昆仑站 2.该次科考出发月份与返回时相比,上海
A.昼长更长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自转速度更快 D.日出方位更偏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泰山站所处自然带为苔原带
B.由泰山站走最近距离至长城站,其方向是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C.考察期间,泰山站一直处于极昼当中
D.泰山站与中山站的最近距离约接近于520千米
采摘节是乡村地区依据某一独特的农产品的一种集田园风光、趣味活动、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系列精彩活动。下图为山东省某地的优质“大樱桃”采摘区,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生产的“大樱桃”与其他地方的普通樱桃相比,具有早熟、个大、色艳等特点。形成此鲜明特点的主导因素为
A.科技投入 B. 交通便利 C. 水源丰富 D. 光热充足
5.为适应采摘节的需要,欲在该地建一个“农家饭店”,最佳的选址 A.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示意某中心城市不同年代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
完成6~7题。
6.读图可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 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B.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
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 D.制造业中心有向北迁移的趋势 7.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
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期就业比重将大幅度增加 B.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C.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通达度及政策引导关系不大 D.在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中原料导向性企业始终为主体
读 “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晨线、风向、等值线的组合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
A.位于南半球 B.图示河段无凌汛现象 C.该日昼长夜短 D.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9.此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中国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B.法国马赛的海滨浴场游客很少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强台风袭击 D.巴西首都四周的草原一片葱绿
下图表示某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该山山麓海拔500米,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山地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 B.华北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南美西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