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王桦 王钦清 曾艳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交流;在阅读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初步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推理能力,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课型 讲授课
课前准备
世界地图,学生课前搜集魏格纳的相关资料以及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读题。
2、学生介绍魏格纳,教师适时补充。
3、质疑: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桌交流。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按照阅读提示,再次读课文,思考: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三、研读证据,解决问题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阿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流”
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研读第7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论过程进行梳理。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四、复述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映象。
2、魏格枘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3、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常的世界地图中获得如此重大的发现?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