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本土化研究与实践
作者:程星晶
来源:《年轻人·中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就是课程体系的设置。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中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课程体系对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针对本土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和实践,确保让中外合作办学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本土化;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9;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20-0007-01 1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1.1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之一
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本土文化,还能够吸收别国文化。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国门,让两国之间的文化更好地交流。中外合作办学还能够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技术、教育资源有效地引进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优化我国的教育方式、教学理念等,进而让我国的教育质量能够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高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2 高等教育本土化是我国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将传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进而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推动各国文化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理解和融合。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在保持本土化的同时也能够善于利用国际化来促进当前教育变得更加现代化,即洋为中用。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创新精神,在引用的基础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际化与民族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我国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2 课程体系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2.1 课程体系引导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课程体系主要体现的是当前的人才教育方式,它直接体现出了教育目标及方向。要想让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其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确保该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课程体系反映高校本身的办学定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