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大全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0:02: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緒論

目前學術界對漢語史的分期,主要有兩種看法,兩種標准。 第一種觀點:

20世紀50年代,王力先生在他的《漢語史稿》中提出漢語史分爲:上古、中古、近代、現代四個階段,簡述爲:

一、上古漢語――――先秦兩漢時期 二、中古漢語――――魏晉至隋唐時期

三、近古漢語――――宋元以後至“五四”運動以前。 四、現代漢語――――“五四”運動以來至今

王力先生認爲:“必須從語言發展的內部規律去定出語言的歷史分期。”就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看,“應該以語法作爲主要的依據”。他認爲:“語法結構和基本詞彙是語言的基礎,是語言特點的本質。而語法結構比基本詞彙變化得更慢。如果語法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就可以證明語言的質變了。語音和語法有密切關系,都是整個系統,所以語音的演變也可以作爲分期的標准。一般詞彙的發展,也可以作爲分期的一個標准,但它不是主要的標准。”

第二種觀點:

一、古代漢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 二、近代漢語――――晚唐五代至今

呂叔湘先生根據“文言”和“白話”兩種書面語言,將漢語發展史分爲古代和近代兩大階段。他在《近代漢語指代詞·序》中明確指出:“秦以前書面語和口語的距離估計不至於太大,但漢魏以後逐漸形成一種相當固定的書面語,即後來所說的‘文言’。雖然在某些類型的文章中會出現少量口語成分,但是以口語爲主體的‘白話’篇章,如敦煌文獻和禪宗語錄,卻要到晚唐五代才開始,並且一直要到不久之前才取代‘文言’的書面語地位。根據這個情況,以晚唐五代爲界,把漢語的歷史分成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兩個大的階段是比較合適的。至於現代漢語,那只是近代漢語內部的一個分期,不能跟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鼎足三分。”

練習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百喻经·愚人食盐喻)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練習材料 曹操的故事 《世说新语》 捷悟第十一 一、原文

人餉魏武一桮酪魏武噉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次至楊脩脩便噉曰公敎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二、標點

人餉魏武一桮酪,魏武噉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次至楊脩,脩便噉,曰:“公敎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世说新语》 捷悟第十一 一、原文

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搆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二、標點

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搆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世说新语》 夙惠第十二 一、原文

何晏七嵗明惠若神魏武竒愛之因晏在宫内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二、標點

何晏七嵗,明惠若神,魏武竒愛之,因晏在宫内,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一、原文

魏武将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逺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二、標點

魏武将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逺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说新语》 假譎第二十七 一、原文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毎眠左右莫敢近者 二、標點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毎眠,左右莫敢近者。 《世说新语》 忿狷第三十一 一、原文

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髙而性情酷惡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少時果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二、標點

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髙,而性情酷惡。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

少時果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知識一 工具書

怎樣查字典辭書

我們在閱讀古書時,經常會碰到一些難懂的字、詞、成語、典故,因而需要查閱字典和辭書一類的工具書。哪麽,如何查閱字典辭書呢? 我們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識。 一、漢語字典排列漢字的方法:

1、按音序排列。現在通行的是按照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古代,按平上去入四聲、一百零六韻排列,這是早期的音序排列法。

《佩文韻府》《經籍籑詁》等書按照平上去入四聲和《平水韻》106韻分列。 《國語詞典》《詞詮》按照注音字母的順序排列。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按照中文拼音方案字母順序排列。

2、按部首和筆畫排列。這是所謂的部首檢字法。把同一部首的字歸爲一類,部首的先後以筆畫多少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筆畫爲序。 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辭書中的部首與漢字結構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辭書編撰時為了檢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歸在一部,而把這個共有的相同偏旁作為每一部的標誌,即部首。 第二、 各字典辭書部首的設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說文解字》依據小篆的結構,把漢字分為540個部首。 《康熙字典》依據楷書的偏旁,分為214個部首。

新《辭海》以簡化字和印刷通用漢字字形為依據,分為250個部首。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則設置200個部首。 由此可見,各字典辭書部首的設置不一定是一樣的。 3、按號碼排列。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法。

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音序法迅速方便,但不知道讀音或讀音不正確時,就只能按部首或號碼來查索;按部首查檢時,有些字的部首歸屬卻是不確定的。例如田、甲、申、由、電等,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都在“田”部。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漢語拼音方案使用以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三種: 1、反切法

反切法是用兩個漢字合注一個漢字的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合成被注字的音。例如:姬,《集韻》居之切。

但是,由於古今語音的變化,許多字的反切與現代的讀音不相符合了,例如:現,《廣韻》,胡甸切。籌,《廣韻》,直由切。 這就需要利用古音韻學知識來解決了。 2、直音法

是用同音字來注音。例如“西,音粞”,“是,音姼”。直音法不如反切科學,有時找不到同

音的字,有時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還難。 3、葉音法

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上古詩歌用韻的地方,到六朝、隋唐,乃至宋代以後,人們因爲按當時語音誦讀上古詩歌韻文,感到不押韻、不諧合了,遂改讀韻腳字音,以求諧和,這種改讀叫做“葉音”。也稱“葉韻”或“葉句”。它的代表人物是宋代的朱熹。例如《詩經·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酎彼兕觥,維以不永傷。”朱熹注爲:“觥,音肱,葉古黃反。”葉音的觀點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理論上它不懂語言是發展變化的,不懂古今音的不同;實際運用中也很難通行,爲了押韻,強改讀音,一個字往往就會葉幾個讀音,造成不應有的混亂。 三、釋義方式 直訓

直訓:即用一個詞去解釋另一個詞。 如《說文·一部》:“元,始也。” 描寫

描寫:即對所釋物件的特徵、形狀、位置、作用等都給予解釋。如《說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義界

義界:也稱為定義式。如《說文·鬥部》:“斗,十升也。” 譬况

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 四、古漢語常用工具書簡介 1、查檢字音和字義

許慎(約公元58――147),字叔重、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汝南召陵人(今河南郾城)。 《說文解字》

創稿於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歷時二十二年,至安帝建光元年九月病中,由其子衝獻給皇上。該書凡十四卷,並敘目爲十五卷。敘目一卷是敘述文字源流、闡釋六書理論以及作書之旨的。

全書按540個部首編排,始於一,終於亥。共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解說字133441個。

每一部首內部,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例如艸部,從“蘇”到“菔”是菜名,從“草”到“菭”是草名。

每個字的解說,大體包括析字,即用“六書”的方法分析文字的形體結構;解義,即解釋字的本義;注音,用直音法,如讀若某之類等。 例如

《說文·玉部》:“珛,朽玉也。從玉有聲。讀若畜牧之畜。”

對《說文解字》的研究:《說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達到了空前興盛的局面。從清初到羅振玉、王國維爲止,研究者多達203人,專書多達三百餘種。其中最主要的是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大全 - 图文 的文档
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大全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u8si4upw48n6j487kj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