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比较赵孟頫所作的《鹊华秋色图》和沈周的《庐山高图》在主题、理念、风格和样式上的特点和异同。
2.“四王”的绘画艺术在中国近现代受到猛烈的批判,请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举例分析,说明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三星堆 2.马王堆 3.曹仲达 4.劳度叉斗圣变 5.《韩熙载夜宴图》 6.王冕 7.《文姬归汉图》 8.陈老莲 9.布达拉 10.减租会 二、选择
1.D 2.A 3.C 4.C 5.B 三、判断
1. × 2. √ 3. √ 4. × 5. × 李叔同1906年考入上野东京美术学校,其风格受印象派影响 四、名词解释
1.“画圣”是中国古代对绘画最为出色者的称号。在历代画家中,有多人都被冠以“画圣”之名,如魏晋的杨子画、唐代的吴道子、清代的王翚。而其中影响最大,广泛认可度最高的是吴道子。他在山水和人物画方面都有涉猎,人物画的成就尤高,创立的宗教人物样式被成为“吴家样”,与曹家样并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吴道子的风格在民间影响也很大,他本人还被民间画工和手艺人尊为祖师爷。
2. 斧劈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最重要的一种技法,宋代画家对此法的运用尤其出色。它根据不同的需要,分为“小斧劈皴”、“大斧劈皴”、“带水斧劈皴”等。斧劈皴通常用以做山石,其笔法中锋、偏锋兼用,落笔较重,起笔处笔画粗而墨色较浓,因此产生了力度感很强的平头状;收笔往往较轻,笔画较细而墨色较浅,露出明显的笔锋,尖利而峻峭,犹如利斧劈石,故得名“斧劈皴”。南宋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即是运用斧劈皴的代表之作。
3.中国家具发展到15—17世纪出现了一个高峰,因这一样式始于明代,故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家具均称为“明式家具”。明代家具的主要产地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生产中心苏州和广州。明式家具多取材于海外进口或南方产的优质木材,如花梨、鸡翅木、铁梨等,制成的家具不上漆,也无镶嵌,呈现质地美。明式家具的样式从功能上分椅、几、橱柜、床榻、台架、座屏等六大类,工艺精细,采用榫卯结构,坚实牢固。总体来讲,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装饰适度,体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4.营造学社是1930年2月由中国古建专家朱启钤在中美庚款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于北平成立的,其名取自宋《营造法式》。梁思成和刘敦桢在建社之初即被聘用,成为营造学社的骨干研究人员。1930—1945年间,营造学社采用文献与调查并重的方法,对大量古建和实物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整理、调查,发现了唐佛光寺、辽独乐寺、华严寺、应县木塔等一批重要的古建遗迹。学社还创办有《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登载实例调查报告,梁思成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图录》,创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一科学技术史的分支学科。同时,他和刘敦桢还培养了大批建筑研究的人才。营造学社十余年的实物测绘和史料研究,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建筑史发展的大体脉络,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础准备阶段,对后世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影响深远。
2004年外国美术史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法国的________洞窟。
9
2.《纳拉姆辛浮雕石板》是两河地区________人的作品。
3.两河地区最古老的建筑是类似金字塔形式的塔庙,被称为“________”。 4.新王国的18王朝时期________的宗教改革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克里特美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型女神雕像是________。 6.古代罗马时期,圆形建筑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___竞技场。 7.《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兄弟的作品。
8.1649年,委拉斯贵支在意大利为当时的教皇作肖像,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9.《文明婚礼》(或译《时髦婚姻》)是英国18世纪的画家________的作品。 10.毕加索于1907年创作的________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纳米尔石板》是古埃及________时期的作品。 A.古王国 B.中王国 C.新王国 D.前王朝
2.拜占庭教堂建筑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是________大教堂。 A.圣维塔尔 B.圣索菲亚 C.圣阿波利奈尔 D.拉文那
3.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________创作的佛罗伦萨洗礼堂第三道门浮雕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
A.多纳太罗 B.布鲁涅列斯齐 C.基布尔提 D.委罗基奥 4.《布列达的投降》是17世纪西班牙画家________的作品。 A.戈雅 B.委拉斯贵支 C.穆立罗 D.苏巴朗 5.罗可可之风盛行的时代,法国画家________以朴素无华的静物画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趣味。
A.格勒兹 B.夏尔丹 C.华托 D.布歇 三、判断(每题4分,共20分)
1.法国16世纪的枫丹白露画派的形成受到了意大利样式主义风格的影响。( ) 2.卡拉瓦乔属于17世纪学院派画家。( )
3.印象主义之名得之于莫奈1874年展出的油画《印象·日出》。( ) 4.玛利·卡萨特是美国印象主义画家。( ) 5.青骑士是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社团。(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瓶画 2.纳米尔石板 3.拉斐尔前派 4.几何抽象主义 五、论述题
1.比较科隆大教堂的《杰罗十字架》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异同。 2.简述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拉斯科 2.苏美尔 3.吉库拉塔 4.阿蒙荷太普四世,即“埃赫纳顿” 5. 玩蛇女郎 6.科洛西姆 7.扬·凡·爱克 8.《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9. 荷加斯 10.格尔尼卡 二、选择
1.A 2.B 3.C 4.B 5.B 三、判断
1.√ 2.× 3. √ 4. √ 5. ×德国第一个表现主义社团是桥社 四、名词解释
1.瓶画是希腊人绘于陶瓶上的绘画。在古风时期先后出现了3中风格的瓶画:东方风格、黑绘
10
风格和红绘风格。公元前7世纪的瓶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和植物纹样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其代表作有《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星于古典时期。瓶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用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2.纳米尔石板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记载了第一王朝创始人纳米尔统一埃及的历史。石板上的纳米尔王头戴王冠,手挥权杖,抓住屈膝投降的敌人。他的对面右上角是一组象形文字,一只鹰站在人头底座的六根纸草上。鹰是埃及的保护神,纸草是下埃及盛产的植物,象征上埃及俘虏了下埃及6000人。纳米尔的身后有一个随从为他提鞋,他的脚下是两个落水的敌人。纳米尔石板遵循古埃及浮雕、壁画的共同程式:一、正面律;二、横带状排列结构,水平线划分画面;三、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四、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白;五、固定的色彩程式。
3.1840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一批青年学生要求复兴英国的历史画传统,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念,为此他们组织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并得到艺术批评家拉斯金的支持。他们主张绘画应起宗教道德作用,题材以圣经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大多数画家画风严谨,笔法精细,用色清新,有的作品呈现出忧郁情调。拉斐尔前派在美术史上最早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它所包含的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对欧洲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产生很大影响。代表画家有布朗、亨特、米莱斯、罗塞蒂等。这一派的追随者有伯恩·琼斯、莫里斯等。 4.几何抽象主义是荷兰风格派的艺术特点,荷兰风格派是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现代艺术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创始人为杜斯柏格和蒙德里安。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的代表作有《红与黑》和《百老汇的爵士乐》。风格派和蒙德里安的独特创造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艺术均有很大影响。
2004年《美术理论》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集体无意识”是由瑞士理学家________提出来的。 2.德国美学家席勒关于审美教育的美学著作是__________。
3.元代文人画家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________耳。 4.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__________,以色貌色。”
5.把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6.《为什么写作》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萨特。
7.明代王履提出了“吾师心,心师目,目师________”的创作思想。 8.提出“一画论”的画家是清代的________。
9.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纯粹美”相对立的概念“________”。 10.撰写《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________。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在西方艺术理论史上最早提出用“艺术世界”概念解释艺术的是: A.康德 B. 黑格尔 C.丹托 D.克罗齐 E.沃尔夫林 2.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形神”观的年代可追溯到: A.18000年前 B. 先秦 C汉代 D.魏晋 E.唐代
11
3.把“境”分为“实境、真境、神境”三种类型的作者是: A.王国维 B. 苏东坡 C.唐志契 D.笪重光 E.李日华 4.在西方美学史上,被成为美学之父的是:
A.笛卡尔 B. 培根 C黑格尔 D.鲍姆嘉通 E.克罗齐 5.现代主义艺术家康定斯基的理论著作为:
A.《艺术论》 B. 《论艺术的精神》 C.《美学三讲》 D. 《走向更新的拉奥孔》 E.《艺术问题》
三、判断(每题4分,共20分) 1.十八世纪时,“美术”(the fine art)一词的含义包括除绘画、雕塑之外,还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门类艺术在内。( )
2.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的学说。( ) 3.“理解的循环”是说人对于一件作品的理解是不可能的。( ) 4.齐白石的艺术观“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了中国道家的美学观。( ) 5.蒙特里安撰写了《论艺术的精神》。( )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化的自然 2.气韵生动 3.搜尽奇峰打草稿 4.艺术媒介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中,对艺术家在艺术本质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在艺术的本质中,艺术家占据重要地位,另一种则持完全不同的立场。请你举例说出两种对立的观点的艺术理论或美学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并对你赞同的观点给予进一步论述。
2试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阐述“意识形态“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荣格 2.《审美教育书简》 3.寥以自娱 4.以形写形 5.苏珊·朗格 6.法 7.华山 8.石涛 9.相对美 10.冈布里希 二、选择
1.C 2.A 3.D 4.D 5.B 三、判断
1.√ 2.× 柏拉图提出的 3. × 4. √ 5. ×康定斯基撰写的 四、名词解释
1.“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观点,即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人化的自然”实际上指的是人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的条件,是人之所以能够认识美和欣赏美的条件,并不是指美本身。实践是认识的条件,并是认识的客观内容。美不等于审美,审美涉及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美则是审美客体的客观属性。正是由于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人化的自然”,人才能与现实建立起审美关系,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对象为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对象;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才会越来越有能力认识对象的美,并且能够发挥主观审美意识的能动作用改造对象并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
2.“气韵生动”是南朝齐梁时期重要的艺术批评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也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一个命题。“气”和“韵”都是富于中国传统多义性和涵盖性的概念。“气”是秦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六朝时,思想家大都继承了气是天地万物之本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