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的探讨
徐秀艳
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个习惯不可能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在课后就可以形成,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和有意识的培养。老师应该做好长远的打算,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动、敢练。同时,只有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愿意配合老师的安排,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的课堂环境。尤其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把单调、抽象的高等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学生将要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达到真正掌握能够运用到工作中的数学知识的目的,这是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在提问时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向纵深发掘,让学生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 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三大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中,个体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流、探究,是一种发现学习,是高层次的学习,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追求,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自我思维的主宰。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就必须学会扮演多种角色。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的空间,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鼓励学生敢于争辩,敢于质疑,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课堂上老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情感象催化剂推动着学习过程,记扇动着学生想象的翅膀;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形、声、色并茂的电化教学媒体,充满激情的导语,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感情共鸣,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内蒙古师范大学陶·哈斯
巴根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提出“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丰富自我,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学生用直观操作支撑了头脑中计算方法的抽象思维,通过自主探究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开动脑筋,发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又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丰富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
研究表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到以下十点:一要适时“闭嘴”,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以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实现右脑功能的激发;二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巡视(但不以与个别学生交流或解决他们的疑难为主),观察学生体态语言、学生所写关键词语和所画的草图等;三要学会心理判断,从整体上判断学生困惑所在;四要针对教学实际,适时提出子级问题,但不要急于提供知识结论;五要提供与子级问题和下级的子问题,相应的思考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六要在预计的教学时间内,以学员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理解、答案等,或者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材对照,判断自己的思路、结论等;七要鼓励学生质疑,质疑过程和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延迟回答,甚至不做回答,留在课下进行答疑;八要注重终结阶段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把新概念、新规律与原有知识协调一致,从而达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目标;九要在下课前保留板书中的问题,擦掉结论部分,体现出问题比结论更重要的教学思想;十要在临下课时宣布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问题之核心部分,并建议学生独立思考。
近年来,对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情绪的渲染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适当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导学,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投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中,如何把一个抽象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教给学生。一种方法是教师直接把定义讲解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在接受知识,而不是从思想上、心理上、兴趣上想要去学习。从而大大的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另一种方法是教师手里拿着一块精心设计好的马蹄形(属于不规则图形)铁片走进教室,这时已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再把问题提出来,即如何把这块马蹄形铁片的面积求出来。然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从中将微元素法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最后在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中巧妙的给出定积分的定义。这样做的结果是首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从主观上形成想要学、想要研究、想要探讨的自主学习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归宿也是学生的发展。心理学上著名的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和期待。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热情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进取心,能把学生原有的一点创造思维火花燃成永不熄灭的熊熊烈火。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被动接受的地位,营建一个允许质疑、讨论、探索的公平竞争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