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30每小题1.5分,31-35每小题2分,共55分。
1.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尿量减少 2.下列有关调节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数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环境的稳态是多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内环境的稳态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A正常生长 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 D.杀死各种病原菌 4.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 HIV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5.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6.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 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种群数量增长率 D. 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t0 t1 t2 时间 7.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
8.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9.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10.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促进马铃薯发芽
B.果实发育过程中只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节 C.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D.根具有向地性是由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长得快
12.下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③②
13.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14.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
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说明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o) 0 3 7 12 15 18 15 10 -1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他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1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 mg?L-1左右
15.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1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调查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7.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右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18.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出现在理想条件下 B.个体较小的动物种群多表现为“J”型增长,个体较大的种群多表现为“S”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9,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20、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血浆的化学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2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项数为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四项 B.三项 C.二项 D.一项 22、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若在a点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并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导,肌肉就
收缩 ②图中结构C和结构D分别是效应器和感受器
③图中结构B的功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④当兴奋性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⑤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23.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产生 体液传送 靶细胞 分泌细胞 分泌物 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
垂体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
2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27.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淋巴 C.消化液 D.组织液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是:( ) A.向地性和背地性 B.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背地性和向光性 D.向地性和带芽的扦插枝条生根
28.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 ) A.沃泰默 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 D.斯他林和贝利斯 29.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 )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
30.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生在丝兰子房内,幼
虫在子房内才能正常发育,丝兰蛾与丝兰间的关系在生物学上叫 ( )
A.互利共生 B.寄生 C.共栖 D.捕食 31(2012广东卷)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