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2019年四川省成都模拟)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显示出( )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下游 B.整条河流冬季有凌汛 C.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陡 D.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解析:右图给出甲到乙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流水沉积物的颗粒与河流流量与流速正相关,从而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从乙地到甲地,A项正确。凌汛发生的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从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图中一月气温0℃可以判断出河流为北半球,只有东北段满足凌汛的条件,其它河段不会发生凌汛,B项错误。河道b处位于河流的凹岸,侵蚀作用明显,b处河床比a处陡,C项错误。丘陵地区海拔高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度低应该向高温方向凸,向南凸,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2.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河流颗粒物粒径变小,说明河流的流量减小,区域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扩大会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会增加,开发旅游业不会对河流流量产生影响,河流的主要补给
形式是大气降水,降水量减少河流流量会减小,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会使河流流量减小。故选C。
答案:C
(2019年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图中等值线是年均温小于-4℃的日数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越大,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较大,不易结冰结冰期短;乙地位于陆地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故B项正确。
答案:B
4.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C.大连
B.秦皇岛
D.烟台
解析: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水资源量越丰富。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气温最低,且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因此当地海冰资源最丰富,故A项正确。
答案:A
5.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C.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开采海冰资源的成本较高,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此目前没有大规模进行开采,故C项正确。
答案:C
(2019年山东省高三模拟)中国为挪威生产的深海半潜式智能养殖场被称为“超级渔场”(左图)。2017年6月,“超级渔场”经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穿越大西洋,运抵挪威海域(右图)。“超级渔场”规模庞大,可实现全自动监测、喂养、清洁等工作,一次可养鱼150万条,可抗12级大风。“超级渔场”将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向深海、从网箱式向大型装备式、从传统人工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据此回答6-8题。
6.“超级渔场”不选择经苏伊士运河抵达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运输距离远 B.红海风浪大 C.地中海雨量大
D.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有限
解析:经过好望角的运输距离远比从苏伊士运河运输距离远,A错误;红海地处副热带地区,海域狭小,受陆地影响大,风浪小,B错误;地中海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6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C错误;根据材料,“超级渔场”体积、重量很大,苏伊士运河通航能力有限,对船只载重量有限制,只能通行满载25万吨以下轮船,故D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