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居民点规划一览表(2020年)
规划 人口居民点 居民点 用地 村镇名 等级 撤并前村名 规模人口(公位置 (人) (人) 顷) 中心镇规划区内原铁弓、梅湖、区 湖塘、马龙、金塘、艳群6徐家桥(集镇个行政村的部分地域和原13000 13000 151.2 街道 规划区) 徐家桥街道 规划区 近郊区 规划区外原铁弓、梅湖2个行政村的地域 2000 1800 24.8 龙王岭 中心村 南中、金山、 长岭 3800 3000 41.5 许龙线北段 两侧 八曲河 中心村 坪塘、八曲河 3000 2600 31.8 梅十线两侧 茶园 中心村 高桥、大农 3200 2800 36.3 梅铜线两侧 乌山 基层村 艳群、马龙、乌山 3000 2200 32.6 许龙线南段 两侧 团山湖 基层村 团山、杲山 2800 2300 29.8 梅十线两侧 黄花岭 基层村 黄花、白沙 2600 2200 32.2 南团公路南侧 蓟家巷 基层村 铜塘、巩桥 2800 2450 30.4 梅铜线西侧 金树 基层村 金盘、枫树 3500 3100 40.8 梅十线北侧 双丰 基层村 金塘、秧田、 1800 1650 20.3 高乌大道北侧 湖塘 双兴 基层村 心桥、新华 4150 3500 35.9 白乌线南侧 合计 45000 40100 507.6 4、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部于2005年9月30日发出了《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对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湖南省建设厅也于2006年3月发出了《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导则》(试行稿)和《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试行稿),对村庄整治规划提出了具体情况。乌山镇村庄整治应以上述三个文件为指导,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对村庄布局、基础与社
望城县乌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会服务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环境卫生与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等方面进行分类、分层次的逐步整建,建设乌山镇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五、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1、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
在规划期内乌山镇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通过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应乌山镇发展条件和特色的产业结构,稳步增强经济实力。
1)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变传统农业为高产、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利用生态环境独特(水域面积大、山林地多,环境良好),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商品转化率。具体为以建设特色、高效的外向型农业为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种植业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为发展重点,养殖业依托望城县百里水产走廊的产业带优势,大力发展牲猪、渔业、奶牛养殖,逐步建设高效农业区和生态养殖区。同时,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利用乌山镇位于望城县县城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城郊型休闲农业,把农业生产与商业、旅游业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多种功能,进而促使农业开发跨上新的台阶。
2)积极发展特色工业
利用高乌大道的交通优势和紧邻望城县县城工业园接受辐射强的良好条件,大力发展以机械加工与制造、五金制造业、建筑业等主导工业。通过创新提升传统制钉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
11
形成乌山镇独具特色的机械加工与制造和五金制造业基地;并逐步引导传统制砖厂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等方向转型;从而促使乌山镇工业总产值能稳步提高。
3)利用自然景观、环境等优势,以绿色环保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镇域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开发疏菜、水果、粮食、渔业等综合性旅游观光园和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以八曲、坪塘、枫树、团山为代表的休闲渔业,并结合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农家乐”和农业休闲与观光旅游。镇区则通过镇政府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中心区建设和旧集镇商业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提高乌山镇镇区商贸服务和发展水平,同时结合镇域旅游观光需要,发展旅游接待等服务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努力成为望城县城西部近郊旅游与观光服务基地。
2、产业布局规划 1)产业布局规划目标
乌山镇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除了要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产
业结构外,还要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的布局,即采取城乡结合,建设形成“建设一心,启动一条经济带,带动一整片”的经济发展格局。
2)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一带、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是指乌山镇镇区,是乌山镇域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和集中工业的核心发展区,规划为乌山镇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两轴”是一主一次两条产业发展轴线,分别为许龙线发展主轴和梅十
望城县乌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梅铜发展次轴。许龙线发展主轴将镇核心发展区和“一带三区”连接,形成镇域产业发展主轴;梅十——梅铜发展次轴,依托梅十线和梅铜线两条县道,是乌山镇以农业发展和旅游业为主的发展轴线。
“一带”是指沩水——八曲生态农业产业带,该区域位于沩水河南岸和八曲河两岸地带,为乌山镇主要基本农田区,同时水域面积大而广,种植和渔业发展条件良好,将是乌山镇粮食、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钓鱼等农家乐休闲观光的主要区域。
“三区”分别是指西北部农林经济发展区、西南部山林生态发展区和东部工业发展区。西北部农林经济发展区位于沩水河与八曲河的环绕区域,该区域山林面积大,自然条件好,是乌山镇茶叶等经济林种植、奶牛养殖的主要区域,现状高桥茶厂、杲山和梅湖奶牛基地,白沙、黄花欧美速成生杨树基地等均位于该区域。
南部山林生态发展区:位于乌山镇南部的乌山山系,该区域山岭连绵,海拔较高,山林植被较好,是乌山镇发展林业为主的山林生态发展区。
东部工业发展区:该区域位于新修高乌大道两厢及高乌大道与许龙线交叉东南区域,该区域现状有省道许龙线、县道高乌大道和马前线,交通条件良好,同时与望城台商投资区相邻,受其轴射作用明显,工业发展区位优势良好,另外该区域丘陵地多,基本农田较少,适合工业用地发展。
六、村镇基础设施规划 1、镇域交通规划 1)、镇域交通现状
12
乌山镇域交通分为公路和铁路两个部分。现状公路分为省道、县道、乡道三个等级,铁路为石长铁路。省道为许龙线,从乌山镇的英雄岭至龙王岭由南向北贯穿镇域,全长12公里,路幅宽6米,为水泥路面,是乌山镇南北向主要道路。县道有6条,分别为:梅十线(长7.9公里,宽5米,水泥路面)、铁宁线(长3.1公里、宽6米,砂石路面)、马前线(长3公里,宽5米,水泥路面)、白乌线(长4.5公里,宽5米,水泥路面)、梅铜线(长4.6公里,宽6米,砂石路面),高乌大道(长6公里,宽15米,水泥路面),县道是联结村与集镇及周边区域乡镇的重要通道。乡道除部分为水泥路面外,其余大部分为砂石路面,乡道是镇域道路路网的基本骨架,是沟通村与村之间、村与集镇之间的纽带,镇域许龙线的以北区域乡道密度较高,许龙线以南区域山地较多,密度相对稀疏。
石长铁路从乌山镇南部东西向贯穿镇域,镇域内全长8.7公里,并在心桥村设有货站。
从以上看出,乌山镇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以许龙线为主线,以县道为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胳,辐射全镇域的公路网络,但除新修的高乌大道外,省道和县道路辐过小,路面质量有待提高。大部分乡道为砂石路面,通行速度和能力较低。
2)、交通规划原则
○1以《望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为基本依据,以现状公路
网络为基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乌山镇经济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道路交通。
望城县乌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
2坚持交通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着眼未来,交通领先的客观规律,由“滞后型”逐步向“适应型”乃至“超前型”转变。
○
3强化辐射作用,合理布置乡级道路,使之与省道、县道干线衔接,构成多层次的运输体系,大力提高交通用地利用率,将散布的居民点组织成相互联系的、脉络分明的体系,特别是沟通乡村与镇区的联系,便于管理、流通,增强镇区对村庄的服务功能。
3)、镇域交通规划
加强各行政村与镇区、望城县城和周边乡镇交通联系,大力提高乡级公路等级和路面质量;接通断头路,提高路面硬化率;加宽县级道路路宽,完善乡村路,达到村村通公路;扩大出口通道,提高通行能力;达到连接城乡、沟通内外、招商引资、发展乌山镇经济的目的,具体规划措施如下:
○1根据《望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高乌大道规划为望城县
域的北横线,并连通至宁乡县,本次规划将新修的高乌大道西延,贯穿镇域,从而有利于乌山镇东西向的交通联系和望城县与宁乡县的经济联系。
○2《望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规划京珠高速西线作为望城
县西南干线,此次规划京珠高速西线根据《望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从镇域北部的黄花岭村向南,并从镇区西侧穿越,解决许龙线老镇区段扩宽困难形成过境交通瓶颈问题,与北横线形成立体交叉,两者共同构成乌山镇域快速交通干道网络。
○3为加强乌山镇北部与新修的高乌大道的交通联系,强化高乌大道的经
济和产业带动作用,促进镇域北部经济发展,规划一由黄花岭村、八曲河村
13
至高乌大道的曲高线,使其成为南团公路、梅十线与高乌大道的交通联系干道。
○
4结合沩水河防洪堤改建设,改建团山至南中的南团公路;改造和拉通八曲河西岸乡道直至镇区(规划八曲北路),使其与南团公路共同形成沩水河—八曲河的经济产业联系走廊的通道。
○
5改造马龙至新华(规划马新线)的道路,并西延至梅铜线,同时马龙线向东延至由乡道改造的双丰线,两者共同形成为乌山镇域南部的新的东西向交通干道,同时满足石长铁路货运物流中心的陆路交通需要。
○
6结合镇域防洪要求,在八曲河南岸新规划一乡道——八曲南路。 ○
7进一步改造乡道,逐步将砂石路面硬化,改造为水泥路面,完善乡道网络,强化乡道与镇域内县道的连通,使其成为乡村交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托。
○
8扩建石长铁路货运站,建设石长铁路货运物流中心,使石长铁路货运站的对外服务功能得到加强,成为乌山镇对外货运交通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以上规划,乌山镇域将形成“两纵、四横、一环”的高效交通网络,具体为:
两纵:一纵为京珠高速西线(望城县西南干线)
二纵为省道许龙线 三横:一横为梅铜线——梅十线 二横为北横线 三横为石长铁路
望城县乌山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
一环:由南团公路——曲高线——高乌大道——双丰线——马新线——梅铜线——铁宁线——南大公路——南团公路所形成的环路。
4)主要交通服务设施规划
乌山镇镇区现状无长途汽车客运站,长途汽车占街道而停,影响交通安全和街道景观,规划设置一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老集镇中心区,占地0.36公顷。镇域内各居民点可在其主要道路上的固定位置设立长途汽车上客点,方便村民交通出行。乌山镇镇区现状无公共停车场,此次规划结合用地和交通条件,在不同区域设置三处公共停车场,方便停车和货运需要。目前乌山镇有两个加油站,分别位于镇区的梅十线和高乌大道上,规划予以保留,同时结合镇域交通规划,在规划曲高线与高乌大道交叉口、高乌大道与梅铜线交叉口各设置一加油站,满足镇域交通和过境交通需要。
2、镇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乌山镇镇区以大型中心镇(人口>10000人)规模来配置社会服务设施,形成教育、文化、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设施于一体,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镇区,全面服务于镇区居民和乌山镇域。在镇域又形成以八曲河村、龙王岭村、茶园村这三个中心村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中心圈,行成乌山镇配套齐全、设施先进、使用便捷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1)、教育文化体系规划
现状:乌山镇的教育事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幼教、普教为主的教育体系,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有中学四所,分别为育红中学(原金山村)、乌山中学(原湖塘村)、东风中学(原高桥村)、团山湖中学(原坪塘村);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