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13:17: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把多个单元数据串编码于一个128条码中时,要遵循“先预定义长度单元数据串,后可变长度单元数据串”的原则。

所谓预定义长度单元数据串是指那些预先设定了数据串长度且长度不变的单元数据串,如贸易项目标识、生产日期等单元数据串。

预定义长度单元数据串的后面不需要插入分隔符(FNC1字符);非预定义长度单元数据串(即可变长度单元数据串)的后面则必须插入分隔符,但128条码中最后一个单元数据串的后面不需要插入分隔符。

不需使用数据分隔字符,每个字符串后紧跟下一个应用标识符,最后是校验符及终止符。

对于可变长度字符串的链接,需要使用数据分隔字符。数据分隔符使用FNC1字符。FNC1紧跟在可变长度数据串最后一个字符的后面,FNCI后紧跟下一个字符串的应用标识符。如果字符串为编码的最后部分,则其后不用FNC1分隔符,而是紧跟校验符和终止符。

RFID

书本第三章习题 1选择题:

(2)主动式标签和被动式标签的主要区别在于 A A.是否带电源 B.电池的供电方式 C.标价的高低 D标签的大小

(4)射频识别技术的低频系统和高频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 B A.成本的高低 B.频率的不同 C.标签内存的大小 D.阅读距离 2简答题:

(1) 简介RFID技术的特点

RFID技术的特点:①全自动快速识别多个目标;②应用面广;③数据记忆量大;④环境适应性强;⑤可重复使用;⑥安全性能高。

(2) 简述主动式标签和被动式标签的区别 主动标签与被动标签的区别:①主动式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具有可读写的特点能传输较强信号,因而具有更远的读写距离。②被动式标签内部不带电池,从读写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比主动式标签价格低很多,且具有更广的应用领域。

(4) 简述RFID工作的基本流程。 RFID工作的基本流程:

① 编程器预先将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 ② 阅读器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 ③ 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立即将自身信息标签由天线发射出去;

④ 系统的接受天线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节器传给阅读

器,阅读器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到后台计算机。 (7) 简述RFID使用的主要频率标准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RFID阅读器发送的频率称为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或载波频率。RFID载波频率基本上有3个范围:低频(30~300kHz)、高频(3~30MHz)和超高频(300~3GHz)。常见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4.2kHz、13.56MHz、433MHz、860~930MHz、2.45GHz。

补充:

?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子标签+天线+读写器+中间件(软件/硬件)+应用软件

? 国际上主流的RFID标准有哪几类(EPCglobal、UID和ISO标准)

EPCglobal、UID 和ISO标准 ? EPC编码格式

EPC编码由版本号、域名管理、对象分类、序列号四部分组成; 版本号:规定EPC 中编码的总位数和其他三部分中每部分的位数; 域名管理:负责在自己范围内维护对象分类和序列号; 对象分类:指示产品包装或最小存货单位; 序列号:单一货品识别的编码;

? 为什么要使用 RFID中间件

A、RFID基础设施管理: 典型的企业级应用需要管理成百上千的阅读器(可能是不同品牌或型号的) ,RFID中间件提供对其进行配置管理,实时监控阅读器的状态。

B、数据过滤和收集:去除阅读器产生冗余、错误的标签数据。生成报告时只上传关心的数据(分组统计的)。 C、数据处理尽量靠近源头

大量RFID数据存在于系统“边缘”; 让有价值的数据进入中央系统;

对数据进行清理、筛选、整合和汇总;

屏蔽各种错误与异常,避免给中央系统带来麻烦。 D、对事件进行层层抽象,转化为有价值的事件 RFID应用领域面临着大量简单事件; 实现简单事件向有价值事件的转化。

GPS

书本第二章习题 1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利用 A 原理建成了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A.多普勒频频 B.时间导航 C.双卫星定位 D.载波射频 (7)当GPS能够收到 D 以及以上卫星的信号时,它能计算出本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维度、高度)。 A.1颗 B.2颗 C.3颗 D.4颗 2简答题:

(7)解释GPS工作的基本原理

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量基础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由计算机求解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机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补充:

? 列出当今4个典型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Galileo)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A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AGPS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1) AGPS手机首先将本身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2) 位置服务器根据该手机的大概位置传输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

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到手机;

(3) 该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

TTFF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4) 手机在接收到GPS原始信号后解调信号,计算手机到卫星的伪距(伪距

为受各种GPS误差影响的距离),并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5) 位置服务器根据传来的GPS伪距信息和来自其他定位设备(如差分GPS

基准站等)的辅助信息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并估算该手机的位置; (6) 位置服务器将该手机的位置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

二、《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23.因特网协议栈的5个层次是什么?在这些层次中,每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4.什么是应用报文?什么是运输层报文段?什么是网络层报文段?什么是链路层帧?

25.路由器处理因特网协议栈中的哪些层次?链路层交换机处理的是哪些层次?主机处理的是哪些层次?

第二章

1.列出5种非专用的因特网应用及它们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3.对两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而言,哪个进程是主机,哪个进程是客户机?

12.考虑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保留每一个客户购买记录。描述如何用cookies来完成该功能?

15.为什么说FTP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umv583k7i9ersa9r16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