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遗传学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17:44: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绪言(1学时)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要素。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习题要点:了解对遗传学发展作出里程碑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第三节 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遗传学本身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对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进化,对于推动整个生物科学和有关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学研究的范围、遗传学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包括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了解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学时)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原核细胞 了解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2.真核细胞 了解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习题要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差异及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根据细胞学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染色体形态,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2.染色体的数目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 习题要点:染色体形态组成,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第三节 细胞的有丝分裂

1.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主要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及其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2. 有丝分裂过程 便于描述将有丝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四个时期,掌握各时期特征。

3.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有丝分裂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习题要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测定,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四节 细胞的减数分裂

1. 减数分裂的过程 便于描述将减数分裂过程包括两次分裂,掌握各分裂时期,特别是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特征。 2.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了物种相对的恒定性。 习题要点:减数分裂分成哪些时期,各时期的染色体运动规律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第五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1. 雌雄配子的形成 有性生殖是最普遍而重要的生殖方式。

2. 受精 雄配子和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了解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3. 直感现象 由花粉影响可以引起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

4. 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概分为两大类和单性结实。 习题要点:雌雄配子形成的差异,何为双受精?何为花粉直感、果实直感?无融合生殖的概念、类别。 第六节 生活周期

1. 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以红色面包霉为例说明低等植物的世代交替。 2.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以玉米为例说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3. 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 以果蝇为例说明高等动物的一般生活周期。 习题要点: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有何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真核细胞组成及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结构、功能,用以区分、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内源有丝分裂与多线染色体形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学意义,生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对生物遗传的重要影响,高等动植物生活周期与低等植物生活周期的异同。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真核细胞中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用以区分、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理解内源有丝分裂与多线染色体形成,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学意义。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2学时,生化已学过,自学为主)

第一节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1.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掌握DNA紫外线光谱吸收波长是260nm。

2.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了解直接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三个重要实验。 习题要点: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分别有哪些?如何阐明?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

1. 两种核酸及其分布核酸的构成及在细胞内的分布 2. DNA的分子结构 了解DNA化学组成、双螺旋结构及构型变异 3. RNA的分子结构 了解 RNA化学组成及重要特点

习题要点:DNA的分子结构和RNA的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 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1. 原核生物染色体 了解其结构、大小、存在状态

2. 真核生物染色体 了解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着丝粒和端体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染色体与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哪些不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分子结构模型。 第四节 DNA的复制

1. DNA复制的一般特点 了解半保留复制,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向 2. 原核生物DNA合成 了解有关DNA合成的酶,DNA复制的过程

3. 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 了解DNA合成发生时期,复制起点,有关DNA合成的酶和染色体端体的复制。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DNA合成与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有何区别?复制原点和复制方向、复制的片段等有何不同? 第五节 RNA的转录及加工

1. 三种RNA分子 了解mRNA 、tRNA和rRNA 的结构与功能。 2. RNA合成的一般特点 RNA合成需要原料、模板,不需要引物

3. 原核生物RNA的合成 了解RNA聚合酶,合成的三个阶段: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4. 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 了解真核生物RNA的转录特点,掌握mRNA的加工。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RNA合成与真核生物RNA合成的特点有何区别?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有哪些特点? 第六节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1. 遗传密码 了解遗传密码的翻译和基本特征。 2. 蛋白质的合成 掌握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三个阶段。 3.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掌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习题要点: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何为中心法则? 本章重点、难点: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原核生物染色体的特点、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等。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并能证明之。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5学时)

第一节 分离规律(1学时)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2. 分离现象的解释 理解分离现象的解释。 3. 表现型和基因型 4. 分离规律的验证 掌握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5.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了解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6.分离规律的应用 了解分离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遗传规律的验证方法有哪些?遗传研究中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的意义。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2学时)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理解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3.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掌握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方法。 4. 多对基因的遗传 了解多对基因的遗传。 5.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了解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当存在n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分别如何?F2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如何?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学时)

22

1. 概率原理 2. 二项式展开 3. Х测验(Chi平方测验)掌握Х测验(Chi平方测验)的方法。

2

习题要点:二项式展开的通式,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遗传学意义。如何进行Х测验,其结果的遗传学意义。 第四节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2学时)

1.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理解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 复等位基因 了解什么是复等位基因。 3. 致死基因 了解什么是致死基因。

4.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及其比例。 5.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掌握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的基本概念。

习题要点:显隐性关系的类型分别有哪些?其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F2表型的理论比例如何?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因子假说、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孟德尔规律的理论意义与应用;科学理论验证过程及其在孟德尔规律验证中的应用;基因型、表现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代谢基础;纯合体、杂合体遗传特征的差异及其应用;多对基因(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条件及一般规律;应用概率定理

2

与二项式公式推算杂交试验后代群体结构的方法,以及利用Х测验进行检验的方法;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两对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基因显隐性的相对性,能应用概率定理与二项式公式推算杂交试验

2

后代群体结构,以及利用Х测验进行检验;掌握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的基本概念;掌握两对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及其比例。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4学时)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1. 连锁 掌握连锁的细胞学基础。 2. 交锁 掌握交锁的细胞学基础。 习题要点:连锁与交换的概念及其细胞学基础。 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1. 交换值 了解交换值的概念。 2. 交换值的测定 掌握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习题要点:什么叫交换值?如何测定?与重组值有何不同?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1. 基因定位 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2. 连锁遗传图 掌握连锁遗传图构建的方法。

习题要点:什么叫基因定位?如何进行基因定位?如何构建连锁遗传图?遗传距离的概念。什么叫符合系数? 第四节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

习题要点:真菌类进行遗传研究时交换值的计算。 第五节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如何利用连锁遗传规律提高选择效率? 第六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了解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2. 性连锁 掌握伴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习题要点:性别决定的因素有哪些?伴性遗传有哪些特点?什么叫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本章重点、难点:连锁遗传规律的内容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重点讲解交换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测交法与自交法)、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两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分析步骤与计算方法;如何阅读连锁遗传图的基本信息;介绍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点作图的基本原理、连锁遗传规律的理论意义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三种与性别相关遗传现象的比较。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交换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测交法与自交法)、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两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分析步骤与计算方法;能够准确阅读连锁遗传图的基本信息;掌握伴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7学时)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2学时)

1. 缺失 掌握缺失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2. 重复 掌握重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3. 倒位 掌握倒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4. 易位 掌握易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习题要点: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有哪些?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1学时)

1. 基因定位 掌握利用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2. 果蝇的CIB测定法 了解果蝇的CIB测定法。 3. 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 4. 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 习题要点:如何利用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基因定位? 第三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学时)

1. 染色体的倍数性差异 理解染色体的倍数性差异。 2. 非整倍体 了解非整倍体的类型。

习题要点:什么倍半二倍体、双二倍体、双体、超倍体、亚倍体、异位同效基因?如何利用非整倍体(单体、三体)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本章重点、难点:重复、缺失、倒位、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其形成、主要生物学特征与细胞鉴定方法、结构变异的主要遗传效应及在遗传研究与育种中的应用;多倍体的生物学特征、联会及基因的染色体随机分离、多倍体的形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单倍体的基本特征、高等植物单倍体的获得与应用;单体、缺体、三体、四体的基本特征,利用非整倍体(单体、三体)进行基因染色体定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并能利用其进行基因定位。理解多倍体生物学特征、染色体联会及基因的染色体随机分离特点,掌握利用非整倍体(单体、三体)进行基因染色体定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5学时)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1. 细菌2. 病毒 3.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了解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习题要点: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有哪些?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1. 噬菌体的结构 2. 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掌握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方法。 3. 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掌握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方法。 习题要点:如何利用噬菌体进行遗传作图?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1. 转化 掌握通过转化细胞遗传物质重组方式的特点。 2. 接合 掌握通过接合细胞遗传物质重组方式的特点。 3. 性导 掌握通过性导细胞遗传物质重组方式的特点。 4. 转导 掌握通过转导细胞遗传物质重组方式的特点。 习题要点: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四种细胞遗传物质重组方式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解细菌、噬菌体遗传物质重组的方式、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细菌研究的影印培养法、中断杂交试验等遗传分析的主要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四种细胞遗传物质重组方式的特点,并能对细菌的重组方式加以区别。

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4学时)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1. 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 基因的微细结构 了解基因的微细结构。 3. 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 理解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

习题要点: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基因的顺反测验概念为何?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第二节 基因调控

1. 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方法。2. 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掌握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方法。 3. 翻译水平的调控 了解翻译水平的调控方式。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分别是如何调控基因的表达的?调控途径有哪些?

本章重点、难点: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基因调控的重要途径。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基因调控的途径。

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7学时)

第一节 基因工程(3学时)

1. 基因工程概述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操作步骤、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

2.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了解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3. 载体 了解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4. 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掌握基因分离与鉴定的方法。 5.基因工程的应用 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 习题要点:作为载体,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分离和鉴定相应的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的步骤有哪些? 第二节 基因组学(3学时)

1. 基因组图谱的构建 掌握基因组图谱构建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

2. 基因组图谱的应用 了解基因组图谱的应用。 3. 后基因组学 了解后基因组学发展方向。 习题要点:如何构建基因组图谱?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主要差异?

本章重点、难点:讲授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操作步骤、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应用前景,基因组研究中基因图谱构建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与原理、后基因组学发展方向。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操作步骤、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了解其应用前景,理解基因组研究中基因图谱构建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与原理,了解后基因组学发展方向。

第十章 基因突变(3学时)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

1. 基因突变的时期 了解基因突变的时期。 2.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掌握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习题要点: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敏感期是什么时期?基因突变有哪些特征?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1.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 2. 大突变性和微突变的表现

习题要点: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大突变性和微突变的表现特征分别有哪些?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

1. 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 了解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方法。 2. 生化突变的鉴定 3. 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 习题要点:如何准确鉴定基因突变?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1. 突变的分子机制 理解突变的分子机制。 2. 突变的修复 习题要点: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有哪些? 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

1. 物理因素诱变 了解物理因素诱变的特点。 2. 化学因素诱变 了解化学因素诱变的特点。 习题要点:物理因素诱变和化学因素诱变的特点有什么差异? 第六节 转座因子

1. 转座因子的发现和鉴定 了解转座因子的发现和鉴定方法。 2. 转座因子的结构特性 了解转座因子的结构特性。 3. 转座因子的应用 了解转座因子的应用。

习题要点:什么转座子?如何利用转座子进行相关基因克隆?

本章重点、难点:基因突变的时期、特征、如何区分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突变体的遗传研究方法、突变的分子基础、获得突变体的技术方法和转座因子特性及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区分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突变体的遗传研究方法,理解突变的分子基础和获得突变体的技术方法,了解转座因子特性及应用。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5学时)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掌握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习题要点: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 第二节 母性影响

习题要点:什么叫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有何不同? 第三节 叶绿体遗传

1. 叶绿体遗传的表现 2. 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理解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习题要点:叶绿体遗传的特点及其分子遗传是什么?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1. 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2. 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理解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习题要点:线粒体遗传的特点及其分子遗传是什么? 第五节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

1. 共生体的遗传 理解共生体的遗传方式。 2. 质粒的遗传 理解质粒的遗传方式。 习题要点:共生体和质粒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第六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1. 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掌握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2. 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 掌握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

3. 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了解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和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习题要点:配子体不育和孢子体不育的遗传特点有何不同?如何利用三系配套进行杂交种的生产?

本章重点、难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及其与核基因遗传的异同,叶绿体、线粒体、共生体和质粒的遗传方式,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方式、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理与生产应用、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及其与核基因遗传的异同,理解叶绿体、线粒体、共生体和质粒的遗传方式,掌握植物雄性不育类型及其遗传方式、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理与生产应用,了解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十二章 遗传与发育(自学)

第一节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1.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了解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2.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了解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

3.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 了解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4.环境条件的影响 了解环境条件的影响。

习题要点: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分别有哪些? 第二节 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

1.个体发育的阶段性 了解个体发育的阶段性。 2.基因与发育模式 了解基因与发育模式。 3.基因与发育模式 了解基因与发育模式。

习题要点:基因是如何对个体发育不同发育阶段加以控制的? 第三节 细胞的全能性

习题要点:什么叫细胞的全能性?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如何体现?

本章重点、难点:个体发育中细胞核、细胞质的作用,基因对个体发育的调控机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个体发育中细胞核、细胞质的作用、基因对个体发育的调控机理。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6学时)

第一节 群体的变异 了解群体的变异。 习题要点:群体变体的组成有哪些?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了解数量性状的特征和多基因学说。 习题要点:数量性状的特征有哪些?什么是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学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掌握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习题要点:如何开展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第四节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

1.遗传效应及其方差和协方差的分析 掌握遗传效应及其方差和协方差的分析方法。 2.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理解遗传率的概念,掌握遗传率的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习题要点: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有哪些?如何进行估算?何为遗传率? 第五节 数量性状与杂种优势

习题要点:什么叫杂种优势?数量性状为何具有杂种优势? 第六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 2.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理解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 了解杂种优势的表现,理解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理论。 习题要点: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有何不同?目前有哪些理论来解释杂种优势?

本章重点、难点:数量性状的特点,基本研究方法,主要遗传参数的估算,遗传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的概念。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遗传参数的估算,遗传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的概念。理解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理论。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4学时)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1.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哈迪-魏伯格定律 掌握哈迪-魏伯格定律。 习题要点:如何利用哈迪-魏伯格定律推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第二节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1.突变 2.选择 3.遗传漂变 4.迁移

习题要点: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第三节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1.生物进化的概述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3.分子水平的进化 习题要点: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 2.物种形成的方法 了解物种形成的方法。 习题要点:物种的基本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本章重点、难点:哈迪-魏伯格定律,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介绍物种形成的方式。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哈迪-魏伯格定律,了解物种形成的方式。

搜索更多关于: 遗传学教学大纲 的文档
遗传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unz64uaz57z7sh7569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