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 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 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1、学生自读课文。 文。 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 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 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2、学生读文回答。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3、学生读文。 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 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 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 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表示重点词句的——) 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 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6、学生思考回答。 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1、学生观察图画。 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 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 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 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4、学生回答。 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 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 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6、学生组织句子。 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 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 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 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 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 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描写的妙处。 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