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教学设计
海上学校九(1)班 宋长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原文。 2、大致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尽量朗读成诵。
3、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 教学重点:有韵味地朗读原文,尽量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诵经典文章,做谦谦君子。 二、朗读经典。
1、音频范读,学生倾听、跟读、练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2、音频范读,学生掌握古韵。(抑扬顿挫) 3、、朗读风采展示,要求:
(1)、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2)、读准节奏,读出古韵。 (3)、可以自由组合(2人)朗读。 三、理解经典。
1、自主结合课本译文,理解含义。 2、你能从中悟到什么,小组里交流一下。 四、感悟经典。
1、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观点: 2、学生展示,教师适量点播、评价。 教师总结。
1、 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作喻指,说明人只
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无可挑剔。 2、人和万物都是有用的------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5
3、《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诵读经典。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文。 (2)、找寻规律背诵。 (3)、学生展示背诵成果。 六、书写经典
1、选择原文中对你感悟最深的语句,用书法的形式写一写。 2、硬笔书法展示。
《大学中庸(节选)》
第十七课《财散则民聚》教学设计 海上学校八(2)班 韩春
学习内容: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逆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译文,了解《财散则民聚》的大体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悟。 3、能背诵主要句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来学习《大学中庸(节选)》中的第十七课《财散则民聚》,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6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准确、有节奏的诵读全文。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悟。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主要句段。 三、读----经典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方法:自读---指名—评价 2、要求:读出节奏。(出示节奏) 方法:自读自读---指名—评价 四、解---经典
要求:结合译解理解课文含义。(播放解读) 方法:自读---考考你----总结 五、悟---经典
要求:文中那句话对你感触最深,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 方法:指名谈—评价 六、诵---经典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方法: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价
《孟子》第十一课教学设计 海上学校六(1)班 胡发娟
学习内容:
此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取义宁舍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学习目标:
7
一、读----读通、读顺,读出韵味。
二、理解意思。迁移到生活中领会其义,明白所蕴含的道理。 三、诵读,背诵。 学习过程: 一、吟颂经典
1、出示经典篇章诵读。 方法:展示诵读 二、学经典 1、读 要求:
读准—读准字音 断句准确 读顺—读出韵味 粗懂其义 方法:多种方式的诵读
自读——互读——个别读——齐读 2、解 解经典(视频播放) (1)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要求:理解-------说说自己的理解。 方法:同桌探讨句意——全班交流 三:悟经典
要求:结合历史人物和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理解孟子的这段言论?用演讲的方式。 方法:小组交流——个人展示——评价 四:背经典:
要求: 背准字音 断句准确 背出韵味 方法:多种方式的背诵
第十三课 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 海上学校八(1)班 关秀珍
一、 教学内容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