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训练(一)
一、DIS实验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研究,我们称做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DIS实验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常见的传感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数据采集器、传感器、计算机;(位移、光电门、温度、压强、电压、电流)传感器
二、用dis测定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小车以某一初速沿水平长木板作向右作匀加速运动,长木板左端外有一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可测得小车每隔0.1s离传感器的距离,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s1 2.84 s2 7.24 s3 13.22 s4 20.80 s5 29.94 (1)根据表格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求出小车的初速:v0=____m/s,及每隔0.1s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___m/s,v2=_______m/s,v3_______m/s,v4_______m/s。
(2)在左图的坐标上作出v-t图线,并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
(3)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后,由图线求加速度时,合理的做法
(A)任取两时刻的速度,用公式a?( )
?v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t?v算出小车的加?t(B)量出图线的倾角α,由公式a=tgα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C)在图线上任取两点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速度;
(D)依次由相邻两时刻速度算出各段的加速度,取其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答案:(1) 0.36 0.52 0.68 0.84 1 (2) 1.56 (3) B
s 2.“用DIS实验系统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要把运动传感器的 部
分固定在小车上,把 部分固定在长木板上。若实验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s-t图像,则表明小车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选填“是”或“不是”)。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这时应 长木板的倾角(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发射、接受、不是、减小
0 3.图A是研究小车运动的示意图,图中的装置是一个接收器,它能发出红外线
信号,并接收返回的超声波信号(固定在小车上的发射器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后立即发射超声波)。某同学做实验时把接收器用信号线与示波器相连,得到了图B所示的扫描图像,图中的P1和n1是第一组红外线和超声波??。
(1)超声波是一种______(选填“机械波”或“电磁波”);
(2)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小车 (选填“靠近”或“远离”)接收器;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t
图A
答案:机械波、靠近、变速运动
P1
n1
P2
n2 图B
P3
n3
P4 n4
4.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
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 .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
v(m/s) S (m) 330.0 0.000 2.52.50.4 0.036 222.0 2.0 0.8 0.469 1.51.5B
111.2 0.957 1.0 1.0 A
0.50.51.6 1.447
000 0 2.0 X 00.511.520.511.50 0.5 1.0 1.5 t(s) 01.5 1.0 0.5 0 图(a) 图(b) 表
答案:(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运动,1.937
(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仅回答加速运动不得分)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时间(s) 下落距离(m) 5 4 3 2 1 2t(s) 三、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1.在实验中,需要小球重复运动,要求小球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保证小球初速度都一样
2.学生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平抛物体采用小铁球而不用同体积的小木球,从实验效果讲这是因为( )
A.物体运动时有空气阻力,铁球较木球重,空中轨迹更接近平抛运动
B.下落同一高度时铁球速度远大于木球,碰撞挡板时可在纸上留下清晰的撞击点 C.铁球重力较大,从斜轨上滚下时摩擦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D.铁球重力较大,实验时不易飞出纸面 答案:A
3.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段落轨迹ABC。已知物体是由原点O水平抛出,C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_m/s,物体通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B=__________m/s。
答案:2 2.83
4.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A
B.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h1
B C.实验前要用重锤线检查平板是否竖直
x1 D.小球做平抛运动时要靠近平板但不能与平板接触 h2
C (2)若小球每次从斜槽上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 ) x2 (A)小球的初速度不同;
甲 乙
(B)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的时间不同; (C)小球每次沿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D)小球每次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不同。
(3)某同学在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时,得到的部分轨迹曲线如图乙所示。在曲线上取A、B、C三个点,测量得到相邻两点间的竖直距离h1=10.20cm,h2=20.20cm,水平距离x1=x2=12.40cm,则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g取10m/s2) 答案:(1)BCD(2)ABC(3)1.24
5.在做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实验中.槽口高为h,测得小球离开槽口的速度为v0,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d.落地时间为t.当小球从h=0.45m处下落得到数据表如表a所示.第二次从0.8 m高处下落的实验数据表设计如表b所示. h=0.45m h=0.8m
2 3 4 2 4 v0 (m/s) 0 v0 (m/s) 0
d(m) O O.60 0.90 1.20 d(m) 0
t(s) 0.3 0.3 0.3 0.3 t(s)
(1)从表(a)中第③行数据可得出初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a)中第①、②两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测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在表(b)的五个空格中填上可能出现的数据。
答案:(1)在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抛出的物体下落时间相同
(2)在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抛出的物体其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 (3)(第一行)0.8 1.6 (第二行)0.4 0.4 0.4 6.在如图所示“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以下方法: (1)为使小球作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方向,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先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轴和y轴,竖直线是以重锤线为基准的.建立x轴和y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种方法:从曲线上某点处画三段y1y2连续等长的水平直线,再在该水平线等间距处对应作三条竖直线与曲线交
y3于三点,相应得到三段y轴方向的位移y1、y2、y3,如右图所示.若轨迹正确,则三段y轴位移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y3=_____________.
答案:(1)平抛运动的初始条件是初速度与重力垂直,现在重力竖直,所以初速度必须水平
(2)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两分运动加以研究 (3)3y2-3y1
四、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___________是为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⑶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1)F F’ (2)不变 (3)B
2.做:“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合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⑴ 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
⑵ 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两根带套的细线,细线
和橡皮筋的交点叫做结点。
⑶ 在纸面离O点比橡皮筋略长的距离上标出A点。
⑷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沿水平方向拉两个绳套,把结点拉至A
点,如图8所示,记下此时两力F1和F2的方向和大小。 ⑸ 改用一个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绳套,仍把结点拉至A点记
下此时力F的方向和大小。 ⑹ 撤下弹簧秤和橡皮筋。
⑺ 在A点按同一标度尺,作F1、F2、F力的图示。请你写出
下面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⑻ ⑼ 答案:(8)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和F2的合力F
(9)比较F合和F的大小和方向并得出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