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相应的面临更大的挑战。许多教师对教材的每一节的内容比较了解熟悉,但是对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学段的教材却缺乏整体的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对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研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两版本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以及知识体系建构的意义,以便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教版; 苏教版; 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
The comparison of textbook knowledge system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our country high school biology curriculu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eachers also face greater challenges accordingly. Many teachers know about teaching material the content of each section of the more familiar, but to a unit, a book, a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lack of overall understanding, \\\which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biological textbooks for high schools to Sue textbooks and research, from several aspects elaborated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comparison of textbook knowledge system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knowledge system, so as to offer a glimmer of teachers new teaching idea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materials ;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materials ; Knowledge system; High school biology
所有的学科,无论生物也好,物理化学也好,所有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一系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形成一连串的知识体系,更有效的展开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知识体系的定义以及构建意义
教材的知识体系是指教材的“章节安排次序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体系的主干或整体”,即教材中各章节知识主干或知识整体体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体系是教材最基本的结构。一本教材的编写不会是随意的,教材章节知识安排的顺序一般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的各知识之间不是分散没有关联的,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
2003 年,颁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
验)》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调查研究中显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师的比例很低。针对这一现象,对大多数教师进行访谈发现,随着人教版新教材的推广和应用,一直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总觉得教材把有关知识介绍后,还没回过来味儿,又转入另一个知识点,知识点分散开来,没有逻辑性[1]。
1.1 知识体系的构建
构建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或积累,而是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从现象到本质的把握知识结构,领悟知识内涵。因此,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是中学生物教师把握课程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钻研生物教材,并应用其他课程资源,从教学实际情况(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出发,自己所构建的、具体的在日常教学中所应用的生物知识体系。构建生物教材知识体系,是生物教师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2.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
知识体系是教材最基本的结构,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知识体系的静态结构主要关注知识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动态结构指的是教材知识的更新问题,下面主要研究的是知识体系的静态结构。教材的知识体系是能力体系和情意体系的基础,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的发展规律来建构,促进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2]。本文以人教版和苏教版《分子与细胞》为例比较两本教材的知识体系。
2.1 课标要求
《课标》对于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具体内容标准如下:
模块内容共五部分,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细胞生物学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进入了分子水平。
这一模块是学习其它模块的基础,它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也有所体现。学生要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先学习本模块。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有所了解,学习到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以及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这些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过程和本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则是要组织好学习活动,如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感性认识的增加,提高对微观结构的认识,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所领悟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将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和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相关
的生活经验结合,突破学习难点。为丰富相关知识,要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2.2 两版知识体系特点
2.2.1人教版知识体系特点
(1)章
人教版教材每章以科技发展之窗开头,介绍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 展,为学生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每章章末都有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总结并 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拓展学习提供一个方向。教材在每章末为学生提供了书海导 航和网站链接,满足了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和继续学习的需要,这是人教版教材的 一个亮点之处。 (2)节
从社会中来→主要内容(正文、资料分析、讨论、旁栏问题、资料卡、现实 中的问题、知识链接)→到社会中去→思考与探究→拓展视野
从社会中来:以学生身边的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为一节的开头,使本 节内容内容与社会现象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标准》“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的目标,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知识的呈现除正文以外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的,下面来介绍一些细节的 安排。
资料分析、讨论、旁栏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紧扣重点、难点提出的,具有很强的思考性。如果教学中能穿插使用,无疑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资料卡:随时为学生介绍一些教材知识的相关资料,涉及内容广泛,能够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现实中的问题: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相联系,对于学生将所 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链接:将课本各章各节中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不是片面的,相互之间具有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到社会中去:是为了呼应课文开头的“从社会中来”,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中去。
思考与探究:每节课后都设置了思考与探究,其中包括了思考问题和探究活 动,每课中提供的探究活动有一个到几个不等,设置的探究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 十分紧密,在课堂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其中选择一个在课堂上进行 探究;如果上课时间不充裕,也可留给学生自学。
2.2.2 苏教版知识体系特点
2.2.2.1 章
苏教版教材每章章首都是一幅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并配以一段简短的
文字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章末以一个“综合评价指南”即章末练习结尾。从章 的设置来看,并无特别之处,而且章末练习可有可无。 2.2.2.2 节
学习目标、关键词→主要内容(正文、边做边学、历史长河、知识海洋、积 极思维、放眼社会、延伸相关链接)→评价指南→继续探究→拓展视野→走近职 业
学习目标、关键词: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内容的核心,有助 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重点。
边做边学:设置的实验对条件要求不高,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实验操作 过程详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历史长河:分别为学生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对生 物学知识研究历史的再现,不仅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也使他们了解科学家们研 究历程的艰辛、研究方法的独特、研究成果的伟大贡献。
知识海洋: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与人教版教材的“资料卡”作用 类似。
积极思维:为学生列举出一些相关的事实,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可以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放眼社会:通过这一小模块的设计,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延伸相关链接:介绍相关的大学教材,能满足少数报考生物专业的学生高层 次需求。
评价指南:针对本节内容的习题,所设置的内容主要是对本节知识的巩固, 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开放性的习题比较少。
继续探究:在每节内容后面都有相应的继续探究,提供建议,感兴趣的学生 可以根据建议继续探究。
拓展视野:在相关节的内容基础之上提供一些资料,内容比较深,能满足一 些想对本节内容有较深入了解的学生。
走近职业:很多学生都不了解一个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学历,在报考大 学或选择就业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处设置非常有意义,它引导学生将课本知 识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对学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以及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人教版教材在知人教版教材在知识呈现上的特点是比较全面[]。教材将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符合《标准》的要求。教材中提供相当丰富的资料,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中还设置了大量的问题等待学生去回答和解决,学生成功的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已经掌握了知识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探究活动以课后练习的形式出现,每节一个或几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适当选择一部分探究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其余由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探究活动形式灵活,便于教师掌握,但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苏教版教材中学习目标、关键词的设置使学习者有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值
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