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季强,姬书安. 中国最早鸟类化石的发现及鸟类的起源[J]. 中国质,1996,10:30-32.
中国最早鸟类化石的发现及鸟类的起源。
季强姬书安
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生命发展史中若干有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始终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尤其是古生物学家,密切关注及研究的热点。1861年,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晚侏罗世灰岩中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的建立,不仅为鸟类起源于爬行类提供了化石依据,而且一直被作为鸟类的祖先而倍受重视。90年代中期,我国辽宁西部中生代原始鸟类化石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的发现(侯连海,周忠和,顾玉才,张和,1995),打破了德国在这个
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通过对几十件孔子鸟标本的观察,并与始祖鸟进行对比研究后,我们认为,孔子鸟较始祖鸟进步,在地质时代上较始祖鸟也稍晚,因而不可能是鸟类的祖先类型。然而,我国辽西地区产圣贤孔子鸟的地层之下为厚达千余米的陆相地层,很有希望在这些地层中发现更早的真正的鸟类祖先类型。
基于以上认识,寻找更为原始的鸟类化石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方向之一。有幸的是,1996年8月,我们终于在辽宁西部北票上园乡义县组底部第一层凝灰岩下部获得了一件珍稀鸟类化石标本,其层位低于产孔子鸟的地层。该化石所具有的原始特征表明它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原始的鸟类,是鸟类的真正真祖。这是鸟类化石研究历史中唯一可与德国始祖鸟相提并论的重大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标本记述
鸟纲Aves Linnaeus, 1758
[3]周忠和. 评《鸟类的起源与演化》[J].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7,02:154-158.
评《鸟类的起源与演化》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irds, by Alan Feducria, 1996.New Haven and London.
432 pp. 534 illus.Yale University Press、55.)
一部新书问世,读者的反应可能褒贬不一,而当书中又恰好涉及众多争论不休 的问题时,情况便注定如此最近,耶鲁大学出版的《鸟类的起源l一口演化》一书, 涉及到或许是目前古脊椎动物学中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即鸟类究竟是直接起源于 地面奔跑的恐龙还是来自与恐龙共同的祖先—小型的槽齿类爬行动物?就飞行起源而论,是由地面升腾向[还是由树上滑翔而下?一方面,本书刚一问世便已赢得一片赞誉,有位鸟类学家竟声称此书在许多方面完全可以和G.G. Simpson及A.S. Romer的最重要著作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持相反看法的人则立刻对该书提出尖锐的批评。 本书作者费多希尔(Alan Fedu6cia)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讲座教授(S. K. Heninger Professor),已发表的一百余篇著作(包括十本专著和五本专刊)涉及鸟 类及其它脊椎动物的演化、胚胎学、比较形态学及进化系统生物学等广泛领域。其 中,1980年哈佛大学出版的《鸟类时代》( The Age of Birds)不仅是获奖之书,而 且一直受到国际鸟类同行的广泛赞扬和引用。新书继承了《鸟类时代》的基本框 架,然而在篇幅、内容及深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该书概括了近一十五年来 古鸟类及进化领域所取得的所有重要成果。既有前一本书的成功经验,又具最新
[4]侯连海. 鸟类的起源与恐龙[J]. 大自然,1997,05:14-15.
鸟类的起源与恐龙
侯连海
关于鸟类起源的争论,持续了一百多年之久,由于可依赖的论据没有突破性的进展,90年代初稍微平静了下来。然而石破天惊,近几年中国北方,尤其辽西地区相继发现了中国鸟、华夏鸟和朝阳鸟等大批早白坚世鸟类化石,特别是自1994年以来在朝阳北票地区晚侏罗世义县组底部发现了以孔子鸟为代表的原始鸟类群,使刚刚平静下来的鸟类起源争论烽火再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96年带“毛”的小恐龙—中华龙鸟在孔子鸟同一产地相同层位的出现,给这一争论火上加油,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
目前鸟类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两派,一是早期的初龙类(包括槽齿类中的假鳄类)起源说:槽齿类是最早的两大支系爬行动物之一,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2亿3千万年前,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在槽齿类爬行动物中有一被认为是主干类群的假鳄类,有人认 为假鳄类是鳄类和鸟类的共同祖先。
另一种意见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是赫青黎(1864,1867)提出来的,根据与始祖鸟同一产地出现的美领龙的构造,他坚信鸟类是由“晰形爬行动物”衍生出来的。这一理论受到许多科学家的支持。的确,从表面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列举鸟类与恐龙许多相似 之处,诸如骨骼中空和构造轻巧;颈椎较长,荐椎超过3个;肩脚骨长而较窄;腰带各骨伸长;胫骨近端外侧有一脊与胖骨相连;排骨比胫骨细长等。其实这些特征在恐龙的祖先类型中已有部分出现。
恐龙依其腰带形态的差异而分成两大类群:晰臀目和鸟臀目。人们曾对
[5]赵洪峰,雷富民. 雀形目高级阶元分类与起源研究概况[J]. 动物分类学报,2004,02:188-193.
雀形目高级阶元分类与起源研究概况
赵洪峰 雷富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 对雀形目鸟类高级阶元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经典分类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的分类系统在高级阶元(总科)有较大差异,但科级的分类基本一致。在雀形目鸟类起源研究方面,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认为其起源于劳亚古陆;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则认为其起源于冈瓦纳古陆。由于化石的证据与“分子钟”的推测年代相差较大,因此对雀形目鸟类的起源还存在争议,但是目前的研究更倾向于“冈瓦纳起源”假说。 关键词雀形目鸟类,高级阶元,系统发育,起源,冈瓦纳古陆. 中图分类号切51. 3
雀形目Passeriformes是现生鸟类最大的一个类群,有5 700多种,占全世界已知鸟类种数(约9 800种)的近60% ( Sibley&Ahlquist, 1990;郑光美,2002),雀形目鸟类的起源与系统发育一直是鸟类系统学研究热点。尤其近20年来,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出现,在雀形目的系统发育和起源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就两方面的研究进行比较,重点介绍新的理论,为在国内开展高级阶元鸟类系统发育和起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1雀形目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
许多学者认为雀形目是鸟类中最进化的类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