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8g+2g+20g+5g?10g?8g?13g=4g,选项错误; B、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8g?4g):(20g?8g)=1:3,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X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属于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属于生成物,选项错误; D、Y、Q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0g?2g):(13g?5g)=1:1,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不一定为1:1,选项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H2、H2O、H2SO4四种物质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 B.铁和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我们使用的铅笔笔芯是金属铅制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A、H2S、H2、H2O、H2SO4四种物质是由对应的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据此分析。 【详解】
A、对于H2S、H2、H2O、H2SO4四种物质,其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故该选项的说法错误; B、铁和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锌会影响智力发育等,故该选项的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氦与氖均为惰性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该选项的说法错误;
X 8 待测 Y 2 10 Z 20 8 Q 5 13 B.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D、铅笔笔芯是由石墨制成的,故该选项的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式的意义、元素与人体健康、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常见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3.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随意焚烧秸秆 C.爱护花草树木 D.绿色低碳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B、随意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利于环境保护;
C、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利于环境保护; D、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4.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来区分每组物质,选择都不正确的方法。 【详解】
A、区分NaNO2溶液和K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K2CO3溶液,因为与盐酸反应产生二
需要区分的物质 NaNO2溶液和K2CO3溶液 黄铜和黄金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涤纶和羊毛 B.B
C.C
实验方法 ①加入稀盐酸 ②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灼烧 ②加稀盐酸 ①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②观察颜色 ①点燃观察产物 ②点燃闻气味 D.D
氧化碳气体,无现象的是NaNO2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K2CO3溶液,因为K2CO3溶液呈碱性,无现象的是NaNO2溶液,不符合题意;
B、区分黄铜和黄金:灼烧金属,变黑色的是黄铜,因为黄铜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不变色的是黄金,金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
C、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两种物质都是碱,溶液呈碱性,遇酚酞溶液都变红色,无法区分。观察颜色,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无法用颜色区分,符合题意;
D、区分涤纶和羊毛:点燃观察产物,灰烬呈黑褐色小球且易碎的是羊毛。灰烬呈黑色或褐色硬块的是涤纶,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有关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2NO3-:2个硝酸根离子
B.FeO: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Cl2:氯气分子中有2个氯原子 D.2Mg:2个镁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在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O3-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A正确;
B、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注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FeO表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错误;
C、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Cl2表示1个氯气分子中有2个氯原子。C错误; D、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Mg表示2个镁原子,元素不论个数。D错误。 故选A。
6.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通常是指元素。 故选:A。
7.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面粉
C.汽油
D.氯化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2+2【答案】D 【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会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汽油不溶于水,会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如图是某矿泉水的标签,下列对该矿泉水的叙述有误的是( )
A.从物质组成上看,属于混合物 B.从化学性质上看,溶液显酸性 C.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其硬度 D.从构成上看,该矿泉水中不含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该矿泉水中含有水、钙镁钾钠等无机盐,属于混合物,选项A正确; B、该矿泉水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选项B正确;
C、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其硬度,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确定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选项C正确; D、钙镁钾钠等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选项D错误。故选D。 9.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汁(2.9~3.3) C.牛奶(6.3~6.6)
B.葡萄汁(3.5~4.5) D.鸡蛋清(7.6~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