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信”含义研究综述
摘 要:自从中共十八大提出理论自信以来,学术界对理论自信的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自信;第二个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第三个层面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信;第四个层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
关键词: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自从中共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来,学术界对”三个自信”的研究不断深化。在研究的过程中,理论自信是重点。在对理论自信的研究中,涉及理论自信的含义、内容、来源、实现路径、重大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理论自信含义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
第一个层面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自信。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理论自信,是理论主体对自身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肯定性评价。”[1]“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2]有学者认为:“它是指对理论持有的执着信念和不放弃、不偏离的执着精神,即是说认定某种理论作为始终不渝的思想遵循。”[3]
也有研究者提出:“理论自信则是指个体或者组织(团体)对自
己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所持的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对理论发展充满信心的积极体验,是对理论的信任和认可。”“它是指对理论持有的执着信念和不放弃,不偏离的鉴定精神,即是说认定某种理论作为始终不渝的思想遵循。”理论自信首先表现在对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认可和接受上,其次表现在对理论体系的不足和缺点的认识上,第三表现在对其他理论体系的态度上,其四表现在对待理论体系未来发展的信念上[4]。
还有研究者从政党的角度阐述理论自信的涵义,“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一个政党对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前景抱有坚定的信心。”[5]
有学者在这个层面上从理论主客体的角度阐释。认为对于理论自信而言,理论不是人的本体,就谈不上有独特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严格的解释,理论本身并不可以作为主体,而将理论与自信相结合后,理论就赋予了人的表象,理论因此被人格化,而在现实生活中被具体的人来表现出来。“就理论自信而言,既然存在理论主体,就必然有理论客体,而且客体显然只能是理论本身。”[6]理论自信的主体也因此可以划分为五类,即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非党员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普通党员、普通群众。
还有学者表明自信是对理论主体的反思认识,在反思性认识中,主客体具有直接同一性。“我们的理论自觉和自信的主体,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中国
代表这一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我们所要增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对于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1]
第二个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有学者指出: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有执着不放弃的信念,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革命政党忠贞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政党,夺取革命的胜利[3]。还有学者认为:“理论自信就是要自觉地运用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洞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直面当代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困境,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理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7]
第三个层面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信。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创立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是对党成立之日起科学理论成果的自信。有学者认为:“所谓‘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坚定信心。”[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正是在全党的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形成和丰富的过
程中积淀下来的。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对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特色,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所谓‘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信理论创新价值的充分肯定。”[9]“就是坚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价值。”[10]
第四个层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这是研究的重心。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毋庸置疑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中积累的理论成果的自信,应该与时俱进的侧重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这种理论自信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必然的政治品格[11]。
也有研究者认为:“‘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即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理论信念作为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成为一种坚定的确信,一种执着的追求,即一种信仰。”[12]还有学者指出:“理论自信,指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领导中国人民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长期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性指导力的坚信不疑。”[13]此作者强调对理论的自信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不移。
还有学者提出:“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