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将测定仪置于灯管正中垂直1m处 B 开灯照射5min
C 灯管强度低于70 w/cm 时应予更换 D 一般每周测定1次 E 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检查杀菌效果 电离辐射灭菌法适用于:ACE
A 橡胶 B 纺织品 C 节育环 D 玻璃器皿 E 金属器械 关于日光曝晒消毒,正确的叙述是:ABCD
A 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而发挥作用 B 物品应直接放在日光下曝晒
C 物品应定时翻动 D 多用于被褥、床垫等的消毒 E 一般日光直接曝晒6h可达灭菌目的 化学消毒灭菌法有:ACDE
A 浸泡法 B 紫外线照射 C 喷雾法 D 熏蒸法 E 擦拭法 95%乙醇比70%乙醇的灭菌效果差是因为:CDE
A 浓度高,刺激性强 B 使菌体蛋白、核酸受到破坏 C 使用菌体蛋白得到保护 D 形成坚固的菌膜 E 影响乙醇渗透入菌体 应现用现配的消毒剂有:AE
A 0.2%-0.5%过氧乙酸溶液 B 2%碘酊 C 70%乙醇 D 苯扎溴铵溶液 E 漂白粉溶液 与苯扎溴铵有拮抗或吸附作用的物质有:ABE
A 纱布 B 肥皂 C 亚硝酸钠 D 铁制品 E 毛巾 浸泡手的消毒剂有:BCE
A 2%戊二醛溶液 B 70%乙醇溶液 C 0.02%双氯苯双胍乙烷溶液 D 0.5%苯扎溴铵溶液 E 0.2%过氧乙酸溶液 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的物品有:BCDE
A 排泄物 B 衣物 C 纸巾 D 信件 E 血压计 容器底部不能垫纱布的消毒溶液有:AE
A 苯扎溴铵溶液 B 戊二醛溶液 C 碘伏溶液 D 70%乙醇溶液 E 双氯苯双胍乙烷溶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ABCE
A 保证病人安全 B 防止自身感染 C 保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D 防止工作人员被污染 E 防止微生物侵入人体 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为:ABD
A 环境要清洁 B 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好口罩 C 未用的无菌物品应立即放回无菌容器内 D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须分别放置 E 未开启的无菌包可保存24h 戴手套的正确方法是:ABCDE
A 从手套袋取手套时,只能触及手套内面 B 戴好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手套的里面
C 戴好手套的手不触及手套的里面 D 已戴手套的手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E 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铺无菌盘的正确操作方法有: ACDE
A 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 B 双手抓住无菌巾的两角铺好
C 衣袖不可触及无菌面 D 覆盖无菌巾时边缘对齐 E 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h 经灭菌后在24h内有效的物品是:ABCE
A 开启过的无菌包 B 开启过的无菌溶液 C 手术室内无菌持物钳 D铺好的无菌盘 E 正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输液器 一般隔离消毒的原则是:ABC
A 出入隔离单位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B 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用物备齐
C 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D 集中使用医疗器械,如血压计等 E 每周用1%氯胺溶液擦拭病床等 符合隔离原则的操作有:ABCDE
A 测脉搏时将手表放入塑料袋内 B 严密隔离病人,血压计及听诊器应专用 C 呼吸道隔离病人外出诊疗应带口罩 D 先给轻病人发药,用避污纸取回药杯 E 用避污纸打开热水瓶的瓶塞灌开水
13
接触传染病人后,正确的刷手方法是:BCDE
A 由指缝刷至上臂 B 每只手刷1min C 肥皂水每日更换1次 D 手刷每日煮沸消毒1次 E 手刷浸在盛10%肥皂水的治疗碗内 护理传染病病人时,使用口罩的正确方法是:ABD
A 应遮住口鼻 B 用后立即取下 C 将口罩清洁面向内折叠放入口袋内 D 口罩潮湿时就立即更换 E 操作中口罩下滑应用时用手拉上 穿脱隔离衣时应注意:ABC
A 穿隔离衣前备齐用物 B 隔离衣长短要合适 C 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D 避免污染隔衣的衣领及背部 E 潮湿后应晒干再使用 隔离技术应用于:ABCD
A 传染病病人 B 易感人群 C 传染病的带菌者 D 免疫力低下者 E 年老体弱的病人 需执行终末消毒的情况有:ADE
A 死亡后的狂犬病病人 B 死亡后的中毒性肺炎病人及床单位 C 痊愈出院的丝虫病病人及床单位 D 肝炎病人出院后曾用过的日用品 E 已转入外科的伤寒并发肠穿孔病人的床单位 凡士林纱布或纱条常用于:ACD
A 引流创口分泌物 B 用于阴道敷药 C 用于覆盖伤口 D 保护皮肤 E 各种伤口擦洗 二、填空题
1.感染链的三个环节是 、 和 。
2.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应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在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 、 为主体的医院内感染 和层次分明的 体系。一级管理人员是 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人员是 ;三级管理人员是 。
1.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2.专职医生 护士 监控组 三级护理管理 病区护士长 科护士 护理部副主任
三、名词解释
1.医院内感染 2.外源性感染 3.内源性感染 四、问答题:
1.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三、名词解释
1.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2.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3.由病人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 件致病菌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时,就可引起感染。 四、问答题
1.医院内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种:①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
认识不足;②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③感染链的存在;④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设施不全;⑤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⑥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人性(侵袭性)操作及新型抗生索的广泛应用。
第二节 清洁和消毒、灭菌
二、填空题
1.燃烧法是一种 、 、 的灭菌法,常用于 的污染物品。某些 和 物品在急用时也可用之。
2.煮沸消毒时,在水中加入 ,沸点可达 ,除增强 外,还有 的作用。
3.高压蒸汽灭菌时,当压力在 时,温度达 ,时间经 后,可杀灭包括芽抱在内的一切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
4.日光由于具有 、 和 作用,有一定的杀菌力,常用于 、 、 、 等物品的消毒。
14
5.使用乙醇消毒时,浓度为 用于皮肤消毒,浓度为 的用于燃烧灭菌,但不宜用于 及 消毒。 6.甲醛穿透性差,对要消毒的衣服应 消毒,并要求室温在 以上,相对湿度在 。 7.新洁尔灭溶液有吸附作用,会 药效,在溶液中勿投入 、 等。 三、名词解释
1.清洁 2.消毒 3.灭菌 4.潜热 5.喷雾法 6.熏蒸法 四、问答题
1.如何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2.简述燃烧法的注意事项。
3.试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监测。 4.叙述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答案
1.简单 迅速 彻底 无保留价值 金属器械 搪瓷类 2.1-2%碳酸氢钠 105℃ 杀菌作用 去污防锈
3.103-137kPa (15-20)磅/平方时 121℃-126℃ 20-30min 4.热 干燥 紫外线 床垫 毛毯 衣服 书籍 5.70% 95% 粘膜 创面 6.挂起 18℃ 70-90% 7.降低 纱布 毛巾 三、名词解释
1.指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如尘埃、油脂、血迹等。
2.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除细菌的芽抱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为消毒。 3.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抱)的过程称为灭菌。
4.是指当1g100℃的水蒸气成为1g100℃的水时,释放出的2255J(539卡)的热能。
5.是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如墙壁、地面)的消毒,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的方法。
6.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进行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作用的方法。 四、问答题
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有:
①物理监测法:用150℃或200℃的留点温度计监测。使用前将温度计汞柱甩至50℃以下后,放人包裹内,灭菌后检视其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
②化学监测法:用化学指示管(卡)监测。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经1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③用化学指示胶带监测。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 l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可立刻判断是否已达到灭菌目的。
④生物测试法:为最可靠的监测法。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抱作为指示剂,制成菌纸片及芽抱指示管。前者用无菌技术存人纸袋内封口,放包裹中央,灭菌结束后检视有无细菌生长;后者为一塑料软管,内置干燥的芽抱菌片与贮有培养基的小玻璃安瓿。测试时将指示管置于包内,灭菌后取出,压碎安瓿使培养基与菌片合在一起,置55-60℃温箱中培养,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如保持原色泽不变,即为灭菌合格,反之为灭菌不合格。 1.注意事项有:
用此法灭菌,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乙醚、汽油等; 在燃烧中途不得添加乙醇,以免火焰上窜而致烧伤或火灾。⑤⑥⑦ 2.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监测:
将紫外线强度测定仪置于灯管正中垂直1m处,开灯照射5min,仪表即可指出该点所受紫外线照射的强度。
15
如灯管照射强度低于70 W/cm2时,应予更换。一般每3-6个月测定1次。无强度测定仪则应建立使用时间记录卡。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h即应更换。 应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检查杀菌效果。 3.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
待消毒物品要洗净擦干后再浸没在消毒液内,并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消毒过的物品在使用前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二、填空题
1.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包括: 、 、 、 、 、 。 2.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 、 、 、 、 、 六个方面。 3.无菌盘是将 铺在 治疗盘内,形成一个 ,放置 ,以供 。 4.如将较小的无菌包内物品全部取出,可将包托在 ,另一手将 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 内。 三、名词解释
1.无菌技术 2.无菌物品 3.无菌区 4.无菌容器 5.无菌持物钳 四、问答题
1.下列情况是否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为什么? ①使用灭菌已3周的无菌包; ②无菌包潮湿,晾干后使用; ③手持无菌镊的 l/2处;
④无菌盘上层无菌巾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内; ⑤无菌溶液瓶的橡胶塞外缘碰瓶口; ⑥已戴手套的手触及另一手套的外面。 2.请叙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答案:
填空题: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取用无菌溶液法 无菌包使用法 铺无菌盘法 戴无菌手套法 2.环境清洁 工作人员 物品保管 取无菌物 保持无菌 一物一人 3.无菌巾 清洁干燥的 无菌区 无菌物品 治疗之用 4.手上打开 包布四角 无菌区域 三、名词解释
1.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 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4.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
5.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器械。 四、问答题
1.①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因为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为1周,过期则有可能被污染。
②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因为无菌包在潮湿的情况下,微生物易侵入包内造成污染,而晾干不能杀灭微生物,需重新灭菌。
③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因为消毒液只浸没镊长的1/2,手持1/2处则污染了无菌持物镊,应持镊的 1/2以上部分。
④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因为用无菌巾铺治疗盘时,巾的边缘靠近有菌的台桌或盘内,有可能被污染或已
16
相关推荐: